-
日期: 2020-09-02 | 來源: 廣西疾控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圖為疾控人員在東興市走訪調查
那麼,副溶血性弧菌是什麼呢?
副溶血性弧菌是喜歡鹽的微生物,是夏秋季沿海地區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日常喜歡潛伏於魚、蝦、蟹、貝類等海產品,偶爾通過鹽醃制品或鹹菜、醃肉、鹹蛋、醬菜等傳播。重點是,海裡這種致病菌非常常見,除了海產品外,其他食物包括本次案件中的榴蓮,經海水浸泡也有可能被污染,人壹旦進食也可以導致食物中毒!
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後潛伏期為1小時~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初期有腹部不適,全身寒戰,有陣發性加劇且部位不定的腹痛,伴惡心、嘔吐,繼之發熱、腹瀉,為水樣便、糊狀便、洗肉水樣便或膿血便。
撿來的榴蓮還能吃嗎?
海產品容易帶菌還能吃嗎?
如何將副溶血性弧菌拒之門外?
專家解答
針對這次事件,應立即停止食用或銷售污染的榴蓮,切斷致病菌侵犯人體途徑,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就診。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從以下方面預防“副溶”導致的食源性疾病:
1.不要進食海裡撈出來路不明的其他食品(非海產品)。
2.進食海產品前應煮熟煮透,不生吃海產品。
3.用於加工海產品的器具必須進行嚴格清洗和消毒。
4.加工過程生熟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同時要在低溫下儲藏食品。
5.副溶血性弧菌對酸敏感,烹飪和調制海產品時可加入適量的食醋。
6.燒熟的食品盡快食用,隔餐食品低溫保存,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