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9-07 | 來源: 閒人電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說完了電影的政治視角,再來談談電影的價值觀。
姜文電影的價值觀是兩個對立面,也就是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這種矛盾體所產生的差異,姜文通過藝術創造將其放在電影中。
鵝城的黃肆郎是南國壹霸,他魚肉百姓,橫行霸道。
全城的百姓不敢怒不敢言,平日裡見著黃家的人都是繞路走,就算妻子當面被辱都不敢抬頭。
走馬上任的張牧之,原本是蔡鍔將軍左右手,心懷家國天下,壹心想著報效國家,還天下壹個安居樂業。
只是混亂的世道讓他落草為寇,機緣巧合之下劫了赴任的馬邦德,他取而代之去鵝城,欲除掉黃肆郎。
不過,小六子的慘死是感性,也讓他壹時失了理智。
感性讓他赴黃肆郎的鴻門宴,和兄弟們壹起豁出性命殺掉黃肆郎,但是理性卻讓他暫時放下憤怒,聽從湯師爺的建議,殺人誅心。
清剿假張麻子後的部分就是張牧之理性的殺人誅心,以隔岸觀火、拋磚引玉、李代桃僵叁計,將黃肆郎逼至險境。
在剝削或安逸下生活的百姓,沒有思想,他們信奉的是“誰贏,他們跟誰”,“誰強,他們幫誰”。
張麻子摸透了他們的心理,所以他剿匪回來後,並沒有直接號召所有人跟他壹起滅了黃肆郎,而是使出了第壹招隔岸觀火。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