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09-13 | 来源: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胖先生8月进行袖状胃切除术后,医生预计一年到一年半后他的体重将重回300斤以内。新京报记者杜雯雯 摄
但发展到后来,减重手术被滥用。他说,一些私人医院因无差别进行减重手术,造成很多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有人死亡。2012年,中国医师协会规范减重手术的专业行为,规范二甲以上医院才具备展开该手术的资质。
据张维能估算,中国现在开展袖状胃切除术的医院大概有200多家,其中30%-50%是三甲医院。“以我们的肥胖基础,全国去年减重代谢手术才做了1万多台,放到国际上,我们的减重外科在世界上也还是个‘婴幼儿时期’。”他认为。
那些前往韩晓东门诊咨询的患者大致被分为三类:人数最多的是为了健康,一些患有中度、重度肥胖同时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重度鼾症、脂肪肝的患者,想赶在身体的危险信号抵达前找到出路;另一种是存在争议的,单纯为了瘦身减重而来的健康人群,以年轻女士居多。
张能维则把前来就诊的患者,形象地分为三类:生的、养的、害的,分别对应遗传基因导致的肥胖、养育过程中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以及以赚钱为目的的各种减肥中心和错误减肥方法导致的“越减越肥”。
李民属于不恰当的喂养方式造成的肥胖。被消防救援的新闻在上海当地的电视台报道后,一些质疑的声音也传到了刘芳的耳中。她不愿直面去回应那些关于“溺爱和放任”的指责,但也称,“网上的评论也有一定道理,孩子长这么胖我们还是有责任的。”
与李民接触交流过的人,都会发现他并非性格木讷和难以交流。在众多对于李民的评价中,“情商蛮高”、“聪明”是最常见的词语。以至于医生韩晓东也曾感到困惑,“这个孩子按理说不应该在家里胖成这样啊?”
张能维在减重中心与患者打交道后发觉,更多的肥胖者痛苦、自卑。曾经,张能维的一个女性患者做完手术后满眼泪花地告诉他,觉得整个社会都变得温柔了。有患者曾告诉他,找工作时最怕被问的就是“这工作你能坚持住吗?”心里的脆弱点会立刻被戳中。
据张能维回忆,他所接触的患者中有一多半都没有工作。“要不就做轻松的、不需要体力的工作;要不就是自己坚持不下来,行动都不能自理,只能靠家人养着。”对于后者,张能维说,“这种基本上都是自暴自弃的状态。”
九月初的夏日,上海天气潮热。位于13楼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与外面相比是两个世界。这里没有门诊熙来攘往的嘈杂和汗水,只有病房外的安静。
李民于三个多月来一直住在ICU病房。最危急的时刻,家属们被告知,要“做好准备”。
在手术之前,李民表达出极低的求生欲望,“他原本对自己的生命不抱任何希望。”韩晓东说。对于韩晓东来说,减重代谢手术的意义,便是让那些因为肥胖被疾病困扰甚至影响生活的患者,能够重新找回正常轨道。
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减重代谢科的医生把减肥比喻为一座金字塔。塔基是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塔腰是减肥药物等手段,而手术是位于塔尖的“最后一个选择”。
“不要把手术想得太神,”韩晓东说,“减肥是一辈子的事情,医生能做的是把‘胖友’的人生拉到一条正确的路上,但最终能维持多久,还是要靠自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