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02 | 來源: 中國時報 | 有2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天安門 | 字體: 小 中 大
每年的勞動節與大陸"拾壹"國慶,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都會豎起大型孫中山畫像,此舉多年來引發不少議論與質疑。(圖/中新社)
大陸每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慶祝"拾壹國慶"時豎立國父孫中山先生畫像的做法在大陸引來不少爭議,許多對大陸不了解的台灣(专题)人更是感到詑異。
很多大陸民眾更質疑"為什麼擺放孫中山像?中華人(专题)民共和國締造者不是毛澤東嗎?"雖然中國共產黨有心要把中共塑造成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人,但顯然阻力不小,此舉必然是壹項艱困的政治工程。
據大陸官方公布的資料指出,從1950年代開始,北京每年會在"伍壹勞動節"與"拾壹國慶"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豎起高6.5公尺、寬5.2公尺的孫中山畫像。至於近70來是否每年都這麼做?頗令人懷疑。但由於缺乏明確的記錄,很難讓人相信在政治運動頻繁的50、60年代與文化大革命10年期間,當時政治氣氛會把孫中山畫像豎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伍壹"與"拾壹"在廣場上的巨型畫像人物還曾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與史達林,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天安門廣場只保留天安門城樓毛澤東畫像,只有必要的時候才懸掛馬、恩、列、史等人的畫像。但上世紀90年代的勞動節與拾壹國慶時,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曾見過馬克思與孫中山的大型畫像同時出現。此外,在2005年勞動節前,孫中山的畫像曾提前到4月28日在廣場上豎起,據說是為歡迎當時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的中國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北京。
天安門廣場上外國游客喜歡與孫中山畫像合照,因為在北京看到孫中山畫像感覺很新奇。(圖/中新社)
中共中央從毛澤東時期就已推崇孫中山先生,雖然其官方不直接承認孫中山的"國父"稱號,但不禁止官員或民間如此使用,其用意是認同孫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理念。中共尤其強調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因為它證明共產黨的理念符合孫中山先生的理想,毛澤東也因此推崇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先行者"。
也因為要以孫中山理念繼承人自居,中共70年來多次召開紀念孫中山誕辰大會,由中央領導人發表講話,贊揚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與成就。從孫中山誕辰90周年起,每隔10年舉辦壹次紀念大會,分別由毛澤東、周恩來、彭真、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专题)等中共領導人發表講話。期間只有110周年未舉行,因為110周年是1976年,毛澤東於當年9月9日去世,華國鋒雖接任黨主席,但地位未穩,10月華國鋒逮捕了肆人幫,鄧小平與陳雲等被壓制的重要人物正籌謀復出,處於政治動蕩時期,因而未能舉行紀念孫中山誕辰大會(誕辰日為11月12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