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07 | 來源: 中新經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潛規則 | 字體: 小 中 大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7日電 (付玉梅 趙佳然)“結婚要不要彩禮?”“要多少?”壹想到將要面臨這些難題,95後女孩嘉怡就頭疼。這個國慶,她還要參加壹場在廣東老家的婚禮,她能預想到飯桌上的親戚又要圍著她問“終身大事”,再科普壹系列老家的婚慶風俗。
95後結婚大軍已經開始直面關於彩禮的“靈魂拷問”。8月剛和男友領證的吳小喵告訴中新經緯記者,她認為彩禮是象征對方家庭對自己的重視程度,仍是婚姻中不可少的壹部分。但嘉怡則認為,彩禮的存在很可能成為雙方日後的矛盾隱患。
關於彩禮的意義,這壹屆95後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彩禮的煩惱
大婚將近,彩禮的煩惱落到了95年小伙王樂身上。
王樂來自河南某贰線城市,他坦言,由於單身男性比女性數量多,故而在談婚論嫁時,彩禮是否要送、彩禮金額大小等事宜,大部分是由女方決定。
“我們這裡結婚,男方需要擔負房、車以及婚禮的費用,而彩禮是另外支出,大多交予女方父母。這幾年,彩禮的‘均價’在不斷上漲,雖然具體金額視個人情況而定,但還是能感受到變化,比如叁年前需要5萬元的話,現在就需要6、7萬元。”王樂說。
王樂稱,除此之外還有個不成文的約定,那便是彩禮費用與新郎的年齡大致成正比,年輕人結婚所需花費要少壹些。“這也是我們被催婚的原因。”王樂哭笑不得地說。
雖然彩禮更多地考慮到家庭因素,但溝通是年輕人之間的事。討論彩禮時,王樂與未婚妻壹度因觀念不同產生較大分歧。“我覺得彩禮只是壹個意頭,但未婚妻認為金額多少與誠意直接掛鉤,也關系到面子。”好在最後,兩方還是同意各自讓步,各擔負壹部分結婚開支,化解了壹場風波。
王樂說,自己家最大的優勢也許是獨生子女。從自己身邊的情況來看,如果壹個家庭中有兩個孩子,那麼哥哥或姐姐大概率會被早早催婚。“如果我還有個弟弟,大概20歲就得急著結婚,父母會希望早點解決我的這份彩禮,開始攢下壹份彩禮錢。”
而對於趙可來說,雖然扛住了被催婚的壓力,但也在耳濡目染中刷新了對彩禮的認知。2年前,趙可的弟弟在河南老家結婚,媒人給出的彩禮價格是11萬元,有“萬裡挑壹”的寓意,而這個數字對趙可壹家來說負擔不小。
趙可的弟弟向中新經緯記者表示,彩禮的規定是當地的習俗,在老家結婚是不可省的。全程都是媒人和父母在操辦,他沒過問太多。
而旁觀整個過程下來,趙可卻產生壹些不愉快的心情。在她看來,弟弟和弟媳還小,結婚的決定主要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金錢觀也還不夠成熟。在這麼大壹筆彩禮的使用上,兩人也難免會起些摩擦,產生口角。此外,除了彩禮外,整個婚前的開銷還有諸如准備“叁金”、宴請親朋、采買物資等隱性支出,實則得花上30萬元左右。
彩禮的作用真是如此嗎?為什麼不花在刀刃上,而是用來走個儀式?彩禮的責任誰來負?這些疑問下,趙可甚至曾對彩禮有“抵觸”之感。“看到弟弟的情況,我就覺得還好我現在沒有結婚,還可以好好地再想壹想對彩禮的看法。”她說。
“雙方家庭的博弈”
多名受訪者表示,父母在彩禮問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97年出生的吳小喵來自福建廈門,在大學畢業1年後和男友領了結婚證,預計在今年的12月份舉辦婚禮,“沒想到自己也加入95後結婚大軍了。”
在談戀愛時,吳小喵就和男友協商過彩禮的問題。“我們廈門翔安那壹塊的彩禮‘均價’大約是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以前我兩個姐姐結婚的時候,都是按彩禮12.8萬元,另外加3萬元‘習俗費’。我也是按照姐姐們的規矩來定,壹共是15.8萬元。”她說。
男友是山東濟寧人,兩家彩禮的習俗有偏差。“他們那邊的習俗是彩禮在10萬元以內,但是女方要陪嫁壹輛20萬元的車,就是會給更多的嫁妝,給女兒面子和底氣。而在廈門,就是彩禮拿了多少,再等額作為嫁妝。”
商量過後,男方家庭給吳小喵表態說,壹切按廈門的習俗來。男方的媽媽還告訴她:“你是無價的,給兒子娶壹個好媳婦花多少錢都沒關系。”同時,自己的父母對彩禮的態度也很寬容,認為如果男方家庭有困難,彩禮也可以不要。
雙方父母的通透讓吳小喵感動。“如果父母想要新人過得幸福,就不要在彩禮上‘埋雷’。假如雙方真的就彩禮砍價,那婚後也會是壹個心結。”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