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07 | 來源: 中新經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潛規則 | 字體: 小 中 大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征 攝
“彩禮實則是雙方家庭的博弈。”同為97年的嘉怡也發出這樣的感慨。她從小在廣東小縣城裡長大,也壹直生活在提倡禮數的宗族文化氛圍中。因此,自打她有了“不要彩禮以減少矛盾”的念頭後,也會擔心得不到雙方父母的認可。
畢業到北京工作後,從身邊人的經歷裡,趙可慢慢理解了彩禮的意義,“對女性來說可能是壹種婚前的保障。在現實的情況下,也很可能是對兩個人未來生活的投資。”
至於自己是否需要彩禮,趙可還是認為自己並不看重。“更看重另壹半是不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以後和父母的觀念產生沖突,這件事情應該是必然的,沒有辦法不沖突。要想該怎麼解決這個沖突,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努力賺錢吧。”趙可還打趣說,“也很慶幸,相對而言,父母已經到了拗不過我的年齡了。”
誰來給彩禮“松綁”?
在微博平台,有關“結婚有必要要彩禮嗎”“該不該因彩禮放棄結婚”等與“彩禮”相關的話題,閱讀量已累計數億。
吳小喵覺得,其實很多女生並不是真看中男方能給多少彩禮,而且從給彩禮的態度和處理方法來印證壹下自己是否受重視。
事實上,關於彩禮的金額,各地的標准不壹。之所以蒙上“天價”陰影,或與某些地區動輒幾拾萬的金額和因此引起的糾紛相關。
在搜索平台輸入“彩禮”關鍵詞後,“網友被XX萬彩禮壓垮”“離婚後因彩禮鬧上法庭”等新聞層出不窮。近日百度貼吧壹網友稱,因無力負擔50萬彩禮,家裡賣掉唯壹的房子湊錢,妹妹的壹句“哥,咱家有錢啦”火遍網絡。隨後,該網友稱上述內容並非事實,但由此貼引發的彩禮相關討論仍在繼續。
貼吧網友“差不多得了”上傳的聊天截圖
在中新經緯微博發起的“你認為結婚彩禮在多少錢合適”的投票中,共有1606人參加。其中,約叁分之壹的網友選擇“5萬元-10萬元”為占比最高選項;其次是“不好說,雙方商量”;也有124人選擇了“不需要什麼彩禮”。
近年來,隨著“天價彩禮”的事例頻頻發生,有關部門也數次發布意見,扼制此等現象的擴散。
2020年5月,民政部印發《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將開展對天價彩禮、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的整治;2019年10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壹步推進移風易俗 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也強調抵制天價彩禮。
針對彩禮的地方性倡議及條例也接連出台。近日,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發出的壹份婚俗改革倡議書中稱:彩禮不要或者少要,彩禮費控制在1萬以內;婚車不超過6輛;婚宴僅邀直系親屬即可,規模不超過10桌,提倡隨禮不要超過200元等。
有觀點稱,份子錢“限高”、請客規模受限,破壞了百姓辦喜事的自由。沂水當地政府回應,倡導內容符合當地村民辦喜事的習慣,並得到村民認可,這份倡議也並非強制執行。
更早之前,青海海東市在7月實行《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遏制高價彩禮,規定海東市區域內居民結婚提倡不收取彩禮,或者只收取禮節性彩禮;2019年底,河北邯鄲市涉縣原曲村的“紅白事新規”走紅,規定包括村民結婚彩禮和購物總價不得超過8萬元、親家坐席人數不超過100人、用煙10元以下等。
而彩禮新規如何落實,關鍵還是在人。
合理控制彩禮的金額、將彩禮用於兩個人未來的生活上,成為多數受訪者認為應提倡的做法。“我當時是聲明了,不管多少彩禮,我爸媽壹分錢都不會要,他們會把錢給我當婚後私房錢,但我會都拿出來還房貸。壹直以來我也給我男朋友說過無數次,彩禮只是走過場,我們不會要求太多。”吳小喵說。(中新經緯APP)-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