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12 | 來源: 美國之音/綜合 | 有2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19年青島第贰產業占比為35.6% ,制造業相對萎縮,還不是青島最大的危機。
全球80%的城市和經濟活動集中在沿海100公裡范圍內。山東坐擁3000公裡的黃金海岸,占據全國海岸線的六分之壹,是名副其實的沿海省份。而青島,是齊魯大地最重要的海上門戶,沒有之壹。
不過在中國的沿海省份中,山東頗有些特別。從氣質上看,山東更像內陸省份。
如果說歷史更悠久,深受孔孟文化熏陶的魯西地區有內陸氣質還情有可原,人家確實是內陸。可因港而興的青島是名副其實的沿海,本應帶領山東擁抱世界的,怎麼也“內陸化”了呢?
圖源:青島日報
說壹則黃金周在青島旅游的真實經歷。我壹個朋友乘坐公交車,因為前方車禍,堵在公路上。警察壹直沒來,公交司機就在座位上幹坐半小時,沒想著開車門,也沒有乘客提出要開門。
我朋友與司機多次溝通後,司機才不情願地開了車門(其實車本來就停在路邊)。他下車後,車上壹半乘客就都下車了。如果不是這位朋友起頭,全車人都會壹直等下去。沉默、順從、僵化,這到底是孤例,還是青島的真實寫照?
從人口遷徙角度,也能解釋青島為何沒有海洋基因。山東人曾經闖關東,東南沿海地區則是下南洋。兩種遷徙路徑的分野,具有拾分不同的文化心理。
闖關東局限在東北,沒有渡海到朝鮮(專題)半島和九州島的情況。山東人在東北復制了小農模式,沒有商幫文化。更沒有像福建人、潮汕人在當地創造獨立的小社區、小社會和共同體,並傳承升級自己的文化。後者等賺了錢會重新回歸故裡。回不去的也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跟家鄉發生關聯。
下南洋的冒險精神,通過文化的往來與交織,反作用於東南沿海,形成了壹種開放包容的外向文化,奠定了東南沿海的活力。很遺憾,這樣的情況並未在山東出現。
所以青島只是經濟意義上的港口,而沒有像溫州、泉州、廈門、汕頭那樣,還是壹條文化的紐帶。
近六年(2014—2019年),山東人口淨流出已超過100萬人,成為人口流失最多的省份。更要命的是流失的很多是年輕勞動年齡人口。
由於年輕人口外流,山東也成為中國肆個經濟大省中老齡化程度最高。數據顯示山東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15.77%,而廣東的這壹比例僅為9%。
在人口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人口規模即將見頂,各個城市展開“搶人大戰”的背景下,壹個省能不能“搶到人”、“留住人”,關鍵還是要看省內的帶頭大哥。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