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13 | 来源: 央视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日常保健 | 字体: 小 中 大
选鞋的时候要留意,鞋子选轻的,“掰”一下鞋底应该较自如的弯曲。后跟的上方有适当突起的衬舌,能起到保护跟腱的作用。穿上走几步,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有一定的防滑性。此外,如果每天走路超过30分钟,你穿的鞋子应比平时的尺码稍大些。
3
乱补维生素:可能中毒!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会选择一些功能性维生素补充剂来代替水果和蔬菜,甚至认为“多吃维生素,肯定没坏处”。殊不知,维生素补充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无毒副作用”,如果不合理地服用,甚至有导致维生素中毒的风险。
我们知道,维生素一般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有维生素B族和C族,大部分会随着人体代谢排出体外,体内无法长期储存,因此人体每天都应定量摄入。后者主要有维生素A、D、E、K,不溶于水,因而储存在肝脏和脂肪中,最终通过淋巴系统排出体外,排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人体如果长期过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就有导致脂溶性维生素中毒的风险。
4
乱吃保健品:拖健康后腿!
时下,养生观念深入人心,服用保健品成为健康新风尚。但是,保健品不是药品,“用错了”不仅不能为健康加分,甚至会拖健康的后腿。看看你和家人有没有在下面这些“小河沟里翻船”。
第一,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绝大多数保健品都是经食品加工而来,它们对人体能起作用的也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而疾病的治疗是非常个体化的,一定要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评估才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是疾病链的“中游”,其“上游”则与膳食不平衡、吸烟、饮酒、睡眠不足、长期压力大、慢性感染等原因有关。如果只是单纯地服用保健品,而不从生活方式上入手,不配合药物的治疗,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病痛的。
第二,保健品不能替代食物,均衡膳食才是获得营养的最佳途径,保健品只能作为膳食之外的营养补充。
第三,“软化血管”是市面上很多深海鱼油类保健品主打的概念。但事实上,血管变硬后想再变“软”,并非吃几颗鱼油就能解决。有研究发现,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管有“重塑现象”,当血管腔变窄,血管壁变厚时,如果把血压控制好,血管的这种异常可能发生逆转;但如果血压控制不好,数年后,动脉硬化就几乎是不可逆的。同时,深海鱼油也并非如宣传所说的那样安全无副作用。美国对海洋的监测结果提示,很多深海鱼体内重金属超标,以深海鱼为制作原料的深海鱼油同样存在这种风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