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0-26 | 来源: 上报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2016年,在选前十日,FBI总管科米爆出的「二次电邮服务器门」,被传媒大肆报导,最后成爲把希拉蕊以微弱劣势输掉选战的关键。然而,讽刺的是,FBI随后就说「二次电邮服务器门」新发现的邮件全部都无可疑。换言之,一个子虚乌有的「事件」完全改变了这四年的轨迹。教训不可谓不深。传媒反思道,如果「二次电邮服务器门」能再发生一次,一定不会选择这么报导。连有FBI公权力背书的事件,其报导也应该节制,何况是来历不明的材料。
无论如何,有了「披萨门」和「二次电邮服务器门」的教训,这次无论传媒还是社交传媒还是大衆,表现得相当审慎。
批评希拉蕊「腐败」很容易引起共鸣,但说拜登「腐败」就很难一下子深入人心。(汤森路透)
第四,「黑材料」不够杀伤力。
保守派阵营放出的「黑材料」主要分三类,乌克兰、中国、所谓「儿童色情」。其中所谓硬碟中有「儿童色情」内容还是催生「恋童癖」和「人口贩卖」的原材料。但这一项最没有説服力。如果真有儿童色情材料,以美国对儿童色情如此重视,不可能FBI和州警察收到材料后,长达近一年时间都无动于衷。因此,这些部门没动作,反证了「儿童色情」不可靠。
有关乌克兰的指控本来是最理想的。因爲拜登和乌克兰的关系已经炒作过两年,一般人都知道背景,容易理解。但参议院在9月才出台拜登在乌克兰事件上「没有违法」的报告。这次的爆料不过是亨特安排乌克兰Burisma Holdings的合作伙伴和拜登见面。明显炒不起来。
拜登和中国的「利益输送」看起来很严重,但「黑材料」没有过硬的证据。自始至终,至今爲止,没有公权力出头为「黑材料」背书。一开始,唯一的信息源就是朱利安尼,这种情况下,传媒不理会很正常。在声称「合伙公司」「中国鹰」(Sinohawk Holdings)CEO的波卜林斯基(Tony Bobulinski)实名指控下,才有第二个独立的信息源。主流媒体才开始跟进。但波卜林斯基本身籍籍无名,信用成疑。在新闻发布会上也不肯出示「证据」,也不肯接受媒体的提问。这些都降低了材料的可信度。在拜登完全否认指控后,就变成了「各有各说」。
「中国黑材料」或许能证明亨特和中国的关系,但难以直接把拜登拉下水。最有「杀伤力」的指控是拜登在「中国鹰」中有股份。但真相如何至今还是波卜林斯基片面之词。那些email等最多是「环境证据」,而非实质证据。比如一封email中出现「大人物」占10%股份的字眼,即便「大人物」是拜登,这也不过是「临时性(provisional)」协议。在Foxnews(亲川普的媒体)独立检视了电邮后,认爲最后的股东结构中并无老拜登。波卜林斯基又说,亨特经常称老拜登为「大人物」或「主席」(Chairman),但Foxnews检视了其他电邮后,却指出通常电邮中的「主席」指的是中国。
回看波卜林斯基在电视直播上的指控,其实最严重的一条不是「拜登暗中接受中国利益」,而是「拜登欺骗了美国人民」,这是指拜登说「没有和儿子讨论过海外生意」,但邮件中显示拜登对其儿子的生意知情。
欺骗美国人民以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美国现在的总统每天説谎成性,「不説谎不舒服」,「政治人物必须诚实」的下限一早被川普拉低了。就算民主党的支持者有政治洁癖,也不可能因此不投票。
最后,爆料时间太晚了。
爆料的时机选择是一门艺术,太早了,到投票时已失去效应,太迟了,则还没有发酵已经投票结束。再爆也没有用。这次共和党爆料团队就犯了爆料太晚的错。
如上所述,以上材料中最有杀伤力的是拜登和中国的关系。但拜登和中国的关系原先没有铺垫(都说乌克兰),公衆对背景一无所知。这也是爆料一开始把重点放在乌克兰上之故。无奈乌克兰爆不出什么样子,于是才转到中国上。但美国人明显跟不上节奏。这种情况下,假设朱利安尼手上还有过硬的材料,就应该尽快打出来,但现在看起来原计划就是静等「拜登否认,从回应中找到漏洞,再抛出材料打脸,逐步升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