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1-27 | 来源: 爱旅游的哆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有时候毁掉滑雪的仅仅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因为对滑雪了解不深,路线指引,去哪租滑雪服、雪具,缆车椅子太凉,温度太冷,服务态度等,都能成为评价的指标。
△太冷或运载能力不足也是雪场的硬伤
从50岁一直滑到60多岁的北京人老张坦言:“别看现在我们滑雪的人挺多,但真正资深的滑雪爱好者还是会跑到国外去。”
但好事是,初阶的滑雪场至少也把更多的人带进滑雪的世界中去,不是么?
对待滑雪
我们要有敬畏和信心
如果还有人说,“滑雪只是别人的”,那小编可以很硬气地告诉你,中国是人类滑雪史的起源国之一。虽然起步晚,但滑雪作为大山人的生存方式,我们也早有传统。
20世纪中叶,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1.2万年前的人类滑雪岩画:滑雪者的线条、毛皮滑雪板、手持单仗均栩栩如生。直到今天,该地区的人们依然保持着这一最古老的生活方式。
△新疆禾木村依旧保持着古老又传统的滑雪方式
《山海经·海内经》在其“钉灵之国”中有言:“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蹏善走。”有研究认为,这指的就是新疆天山山脉下,山民们用马腿皮贴包着滑雪板从雪山滑下的场景。
自隋唐开始,我国北方地区各民族中也有涉及滑雪的文献记载。比如《隋书》就写道:“……气候最寒,雪深没马。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
在雪上骑木而行,就是现代滑雪的一个变种。
在过去,山有神灵,滑雪而行是大山里古老先民们的一种生存智慧。哪怕到了滑雪已经逐渐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对其怀有敬意,不管是旅行者,还是滑雪场。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