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2-18 | 来源: 我们的百变生活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此外,在中餐的范畴以外,还存在着西餐体系。
当然西餐也因为国别的不同,而分为法式和俄式以及美式的具体的区分。这些庞大的技能体系都需要程汝明去掌握。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程汝明也发现: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其实并不仅仅是光把饭菜做好那么简单。
比如说从外在角度上来说,一个好的厨师在烹饪的时候需要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就是说:菜肴在是食品的同时,也需要是艺术品,让人家看了的时候感觉赏心悦目,从而产生食欲。
此外厨艺还要讲究一个内在的问题,所谓内在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营养搭配问题。
——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的时候,周朝宫廷的御厨就被要求需要懂一些医学知识了。因为那时候的华夏先民就懂得药食同源的概念。
因此,程汝明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厨师,就还需要考虑懂得一定的营养搭配知识。
这些技能,很多人了解以后,都会对其体系的庞大而感到望而却步。毕竟,人生短暂,等到自己学会这些、掌握这些了,也不知道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了。既然如此,何必浪费那个时间?
这些人就因为老是会耍这些小聪明, 而注定和大成就无缘。但程汝明,却果断选择了迎难而上。
4、
所谓的一鸣惊人,其实也是基于默默打造内涵若干年的基础上,才有的一鸣惊人。毕竟没有任何人在生来的时候,就会掌握惊人的技能。
程汝明来到天津当学徒的时候,是1939年。当他一鸣惊人的时候,已经是1952年了。中华大地在这13年的时间里,可以用换了天地来形容。
而程汝明在这13年时间里,也有了沧桑巨变。
1926年,只有13岁的程汝明,还是一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乡下野孩子。而1952年的程汝明,已经是26岁的青年了。
只是,此时程汝明的境界,已经和他的年龄十分不般配了——此时的程汝明,已经是名噪天津卫的名厨,并且在天津的很多家中外着名的餐厅工作过。
他的厨艺水平要比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师还要高,而且他所学的内容也很广、很杂。而这期间的变化却只花了13年的时间,我们对他的评价可以用“年少大成”来形容。
后来,“世界和平理事会”召开会议。当时的新中国需要取得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因此,必须参加这类会议。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