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2-18 | 来源: 我们的百变生活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不过,事后,毛主席知道大饼的工艺以后,还是勒令程汝明不要继续做这样的大饼了。还是那个原因:全国上下需要节约,能不用的花销,都不要使用。
这样感人的事迹,程汝明经历了很多。时至今日,程汝明依旧还怀念在毛主席身边的那段岁月。
9、
1976年,毛主席去世,程汝明因此结束了在主席身边担任专职厨师的生涯。不过,之后很多年,程汝明依旧为后来的领导人担任厨师工作。
2012年,这位尽职尽责的老师傅在北京过世,享年86岁。在晚年的时候,每当回忆起自己曾给毛主席做厨师的日子,他总是会说:“自己这辈子欣慰了。”
自然,他的欣慰并不单单是指自己做厨师做到了最高的“境界”,更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机会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贡献自己独有的一份力量。
当然了,他对于国家的贡献,绝不单单是保证毛主席的膳食健康这一个,更为深远的贡献体现在外交层面上。
我们上文中提及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就是其外交贡献的一个具体表现,而后来的1961年蒙哥马利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同样是这样,程汝明利用自己的高超厨艺,让这些外国政客对中国留下了绝佳的印象。
10、
其实如今程汝明的事迹,更值得当代的人来学习。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平民百姓过上了前无古人的好生活。甚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古代的封建皇帝还要高很多,但是很多人的思维却陷入了倒退状态。
比如说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就是如此。
一方面中国的高校人数在不断扩招,甚至已经扩招到了硕士毕业生毕业后需要送外卖谋生的尴尬局面。但是另一个方面则就是技术工种的人才在不断的扩大缺口。
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这样表态:自己的儿女哪怕是读一个高考分数只要200分的大专,也坚决不能让他选择当技术工人,理由是手艺人是没有出息的。
其实程汝明的事迹无疑给了这种思想巨大的否定:程汝明就是一个手艺人。
但是,他因为兢兢业业、甘于主动的学习、甘于吃苦耐劳最终实现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其实就是典型的工匠精神。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在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或者产生畏惧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程汝明的故事。
毕竟,这是一个很好的楷模——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农村孩子,通过努力奋斗,成为了名噪海内外的名厨,这是程汝明的人生履历,更是一种精神!-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