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2-26 | 来源: 品玩 | 有4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停用了SAP的系统之后,特斯拉自己的IT部门山寨了一款类似的软件系统,它一点也不智能,知情人士对品玩表示。
这导致原本通过系统可以完成的零件自动验收、运输和装配,反而需要大量人工顶上。这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仓库库存的准确性变得一团糟。
由于系统不准确,工人自然无法判断零件的合格与否。在最后清点的时候,想要追溯坏掉的零件去哪里了,才发现找不到了。
而上述内部人士推测,这些坏零件很可能已经被装上车了。
不止装配环节失控(电视剧),特斯拉的零部件甚至在根源上就出了问题。
追求速度是有成本的。巨大的产量压力导致供应商难以承受。根本供应不了,很难受。一名特斯拉的供应商说。当对产量的要求达到临界点时,代价将是质量做出牺牲,解决办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把有问题的零件,也就是次品,直接上线。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数名供应商的认可,他们甚至表示,在行业内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特斯拉内部的质量部门员工也感受到这一变化。有员工对品玩表示,在特斯拉开放式的办公区,经常听到大家的议论:随着零部件质量的下降,上海工厂造出来的车存在许多问题,质量标准分也相应不断下降,如果按照原有标准放行,没有车会通过质量检测。但他们的解决方法并不是提高质量。而是把做完整车检查后的出厂标准调低。
打个比方,以往80分才能出厂,现在60分就可以了,特斯拉内部人士对品玩表示。
有特斯拉的工程师感叹,虽然外观看上去都是特斯拉,但品控上,工艺精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个(上海工厂)车,完全是另一台车,打根儿上就是缺陷产品。
安全隐患就此在这些环节累积,而特斯拉中国的管理团队让问题向着更糟糕方向进展。
此前,部分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S曾出现过前球头螺栓突出的问题。这是特斯拉的一款高端车型,售价在70-120万人民币(专题)之间,极端情况下,这将导致球头锥形座从转向节中脱出,影响车辆的操控,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但在问题发生后,一次每周例会上,特斯拉大中华区售后服务总监薛钧成却这样说:
我们不能召回,发现车主的车有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偷偷地给他更换,他在会上说:比如在车过来做保养时、车主要求更换时,可以换掉。
层层传递,到了面对车主时,这一质量问题变成了特斯拉售后官方话术中的免费升级。
在后来的会议上,薛钧成还引用过一个内部统计数据,称已经发现一百多辆Model S出现同样的问题。业内人士解释道,受使用频率的影响,前球头螺栓出现问题的确包括概率因素,但一百多辆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一位参加会议的特斯拉老员工告诉品玩:同样的问题最早在2017就被发现和提出过,但同样为了延缓召回、避免负担过大的成本,一直都没有公开的解决方案。可见,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质量问题,深受其总部一以贯之的态度左右。
事实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仅仅进行过三次车辆召回,且全部仅涉及进口车型。上海工厂生产的轿车从未受到影响。其中,2020年10月23日因车辆前悬架连杆存在故障,召回近3万辆进口Model S、Model X,是在中国召回规模最大的一次。
但就在这次召回之后,据CNBC报道,特斯拉面对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问询时,表示他们不认同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特斯拉轿车生产质量的调查结论,反而认为车辆的问题是中国车主滥用导致,将脏水泼回给了中国用户。
但多少有些讽刺的是,特斯拉官方话音未落,2020年11月,NHTSA即表示正式对11万辆特斯拉汽车的前悬架缺陷进行调查。
与此同时,特斯拉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也频繁见诸全球媒体的报道:中控屏在行驶过程中毫无征兆地黑屏、行驶中车辆失控、顶棚漏水导致驾驶室漏雨和喇叭生锈等,并且已经有数例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
但这些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并不能阻挡特斯拉对产能和产量的向往。事实上,上海市当初引入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在于看重特斯拉工厂对上海周边制造业上游供应链的整体带动,以及其对中国制造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然而,对更高质量的中国制造,特斯拉看上去并不太感兴趣,也着力甚少。
它看重的只有产能。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