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2-26 | 來源: 品玩 | 有4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入口(圖片來源:品玩)
血淚工廠
特斯拉現在的產量太高了,這是許多特斯拉員工和汽車行業人士的壹致評價。
2020年10月,上海工廠生產了22900輛車。與其他入華的高端車品牌相比,突破2萬的月度生產量,北京奔馳用了10年,在門檻更高的交付量上,國產造車新勢力中的兩家,壹年的交付數據,才能趕上特斯拉上海工廠壹個月的生產量。
而這些強行拔高的產量,並不是依靠技術革新。大多數時候,還是壹個高強度體力勞動的成果。這種高強度生產,很快磨滅了上海工廠裡許多工人們對特斯拉當初的憧憬。而迅速縮水的各種福利和日益嚴苛的工作環境,也讓工人們徹底灰了心。
不斷提高的產能指標,讓許多業務拋棄了原本的規律。
在開廠建設的時候,計劃的污水處理量跟現在完全不壹樣,污水處理崗的員工劉卓利回憶。他進廠時,特斯拉上海工廠剛開工運行叁個月,如果按照正常生產的話,污水處理量是可以滿足的,隨著產量的爬坡,他發現自己的休息時間在減少。
終於,人工和機器同時超負荷運轉也無法處理那麼多的污水。有壹天晚上,領導突然過來說,今天的污水處理量要增加叁倍,怎麼處理是你的事情,反正我只要排放達標。
劉卓利很苦惱,他只是作為操作員被招進廠的,並不是工程師。但領導的指示很強硬,想辦法改進設備,想不出來是吧?那大家壹塊兒別下班。
從下午5點開始,領導和整個部門的人壹起幹坐著。到深夜11點,有撐不住的員工終於開口,我想出來了,領導才松口讓他明天給方案,今天大家回家。
然而並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
劉卓利不由得想起,在上壹家工廠碰到生產問題需要加班時,領導會帶零食給大家,叫出每個人的名字,溫溫和和地說今晚可能要加個班,大家辛苦了,資歷深的老師傅會對他說,臭小子,今晚我給你下水餃吃,他心裡壹暖,在對講機裡喊,師傅,活兒放著吧,我去幹。
但特斯拉沒有水餃,連零食也沒有。每晚八點半,特斯拉加班的員工會有壹份加餐,最早是盒飯,後來改成了泡面,最後直接換成了方便保存和食用的面包,連熱湯也沒得喝了。
逐漸地,工人們不再奢望像以前工作過的外資工廠那樣,西餐、中餐、馬來西亞菜、泰國菜、日料輪流著吃。盒飯裡的主食不夠,讓打飯阿姨多給個饅頭,被拒絕過,吃泡面吃到胃裡冒酸水,發下來的面包竟還有過期的,有同事鬧過,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清晨柒點,上早班的特斯拉員工(圖片來源:品玩)
和絕大多數中國的制造業工廠壹樣,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生產線也是叁班倒,24小時不間斷運轉。壹個輪班是12個小時,這意味著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幾分鍾來壹個零件,就需要上前安裝,這樣的工作強度之下,無法把注意力再放在別處,只求吃飽,壹會兒還要繼續幹活。
有時候劉卓利也會難過,也會憤怒,說白了,我們就不被當成人看,就是勞工,就是工具,只不過是壹個會走路、會吃飯、會拉屎的機械臂!
他還記得上海工廠剛開業時,每周六上午,門口會有數百人等著面試入廠,浩浩蕩蕩的隊伍能延伸出去好幾公裡,都是從比亞迪、上汽、大眾等同行業工廠慕名前來應聘的。那時的特斯拉中國,以工資高而聞名,底薪和股票外,還有加班補貼,多的時候加班補貼能達到底薪的叁分之壹,壹線藍領每個月能拿到過萬元。
但後來福利開始陸續取消。先是加班費傳言要取消,調休也不能自主選擇時間,導致生產部門員工大批量離職,壹周裡走了將近100人,生產線甚至壹度被迫停下來,叁班倒也因為人員不夠改成兩班倒。-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