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0-12-29 | 来源: 家长君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潜规则 | 字体: 小 中 大
我们很少跟大家讨论娱乐圈的事情;
因为那是个离普通人有点远的世界。
但最近爆出的“何炅收礼”事件,我不得不讲一讲。
原因说来可笑。
从小到大,我也听过一些送礼事件;
无非是求人办事,求人关照;
但不管是收礼方还是送礼方,都是暗搓搓进行。
大家都知道这事不光彩。
可这次何炅收礼;
不仅自曝,而且摆上台面;
甚至还有不少人为他们洗白。
我忽然发现,时代变了。
原来不只是明星,现实生活里的我们;
也在合理化一切“潜规则”和“作弊行为”。
01
上周,何炅因为收粉丝的应援礼;
炸响了2020年娱乐圈的最后一颗雷。
何炅何许人?
微博1.2亿粉丝,娱乐圈0差评,万年难黑的老好人。
一夜之间;
却成为了“娱乐圈收礼劣习”的活靶子;
连上了好几天的热搜。
△ 何炅上热搜,阅读超过70亿
没过几天,何炅本人出来道歉;
湖南卫视也出来发声明。
△ 何炅上热搜,阅读超过70亿
整件事情到底如何演变的?我来帮大家捋一捋。
12月23日,微博上出现了一条热搜:
郑渊洁买10套房放读者写的信。
△ 郑渊洁上热搜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闻。
只是今年12月份,一个读者给郑渊洁留言;
说她妈妈初中时给郑渊洁写过信。
郑渊洁回复说:
你妈妈小时候给我写的信;
现在在我的房子里,风雨无虞。
△ 郑渊洁回复
一句“风雨无虞”,让这条旧闻重登热搜。
有网友从这件事情联想到:
快乐家族收到的礼物更多。
紧接着;
就有人挖出19年的综艺节目《口红王子》。
沈梦辰吐槽杜海涛;
去看望岳父岳母时送的礼物,都是明星粉丝后援会送的。
△ 沈梦辰自曝
接着何炅补充了一段话:
粉丝不要买贴得那么死的不干胶;
否则东西只能自己用;
他有20个保温杯和50个钢笔;
根本用不完,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 何炅自曝有20多个保温杯,50多支笔
何炅云淡风轻说出的保温杯;
是粉丝送的上千块的prada保温杯。
钢笔,也是大几千的万宝龙钢笔。
何炅用开玩笑的口吻;
上一秒说完:你们不要送礼;
下一秒又说:粉丝送的按摩椅真的好棒。
他对收礼暧昧的态度;
成功把快乐家族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02
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
粉丝给喜欢的明星送礼物;
发乎情,止乎礼,无可厚非啊!
为什么会引来舆论上的口诛笔伐?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
给“快乐家族”送礼物的粉丝;
并不是出于对“快乐家族”的喜爱;
而是带着利益交换的目的。
《快乐大本营》作为元老级别的综艺节目;
从1997年开播到现在,已经23年。
捧红的艺人数不胜数。
当一个艺人上了《快乐大本营》
艺人的粉丝为了讨好节目组;
就会集资给节目组送礼物。
目的是为了让节目组给自家偶像多一些镜头;
让主持人多多关照自家偶像。
于是;
节目组里大到有头有脸的主持人;
小到综艺节目组工作人员;
都有礼物可以收。
就像同学的家长给老师送礼,希望老师照顾自家孩子;
病人的家属给医生送礼,希望医生救死扶伤。
其实这些希望;
原本都是收礼方的分内之事;
但因为送礼的人多了;
也就变成了“额外掏钱”才能得到的“恩惠”。
最可笑的是,在生活里;
很少有人会把送礼收礼放在明面上说。
但在饭圈;
送礼却有了一个骂不得、说不得的代称:应援。
而且礼物越收越贵,越收越明目张胆。
礼物的清单中有金条:
△ 应援物中的金条
甚至还有附赠了宝石鉴定书的和田玉。
我去查了查;
1g和田玉的价格,在500到上万不等;
这块重达100g的和田玉,最少也价值5万元。
△ 应援物中的和田玉
就连快乐家族里,业务垫底的吴昕;
开通闲鱼账号半年,也卖出了8000多件礼物。
△ 吴昕闲鱼账号
其中还有粉丝送她的hello kitty水晶。
△ 粉丝送吴昕的水晶
粉丝送的礼物,再转手卖给粉丝——
原来天上真的会掉钱。
为什么娱乐圈收礼收得如此放肆?
因为风气如此。
除了快乐家族;
《天天向上》也曾收到粉丝送的上万块爱马仕茶具。
△ 天天向上收到的爱马仕
当你我处在这样送礼盛行的环境中;
恐怕也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就像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流量为王,实力靠后;
我们习惯了演员、歌手可以娱乐化,偶像化。
每个人就是这样温水煮青蛙;
对送礼的行为习以为常。
直到今天;
何炅的一句玩笑被大家注意到,整件事情越扒越深。
有网友爆料;
他应援的时候,原本只准备了花束。
但没想到;
节目组工作人员一脸“就这?”的表情;
甚至主动询问“给主持人的礼物在哪里”。
没办法,他们只能跑去市区现买礼物送过去。
△ 网友爆料工作人员主动询问礼物
有个词叫“剧场效应”。
在剧场里,本来大家都可以好好看剧;
但因为一个人站起来,没有被阻止;
整个剧场的人都必须站起来,才能正常观看电影。
因为一个人的违规;
所有人都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成本;
才能获得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利。
除了给节目组送礼物;
应援粉丝还会给节目组定下午茶。
节目组甚至会让粉丝在指定餐厅购买物资;
才能送进台里。
这个指定的餐厅,其实是台里的人注册的;
价钱也比市面上要贵5-10倍。
△ 应援下午茶8000多
在外卖软件上3000块钱的下午茶;
作为应援物可以卖到8000元。
△ 外卖正常点单不到3000
03
在饭圈,能捞到油水的;
不只是节目组,还有粉头们。
粉头,就是粉丝团的头目;
很多粉头,都是明星的亲友或者明星雇来的人。
他们除了每天在贴吧、微博;
进行洗脑式发帖、顶帖、刷话题;
为自己的偶像打榜。
还要组织粉丝参加接机、见面会生日等;
一切和偶像有关的活动。
粉头组织的粉丝团;
听起来像一个民间自发的群体。
但系统非常庞大,管理却非常严格。
不仅需要准入考核;
内部还区分核心层、管理层和基础层;
有文案组、宣传组、会员联络组。
粉头还会卖一些应援服装、道具;
几十块钱的东西;
可能卖到几百块,从中间赚差价。
△ 粉丝群架构
粉头还通过给基础层的粉丝洗脑;
“哥哥资本不疼公司不爱。”
“不要让哥哥被对家看笑话”……
△ 粉头卖惨文案
让粉丝产生一种“哥哥只有我了”的心理;
来收基础粉丝的会费,活动经费,以及集资捐款。
2018年;
《创造101》22名进入决赛的选手;
有9名集资超百万,总共集资金额超过4000万。
△ 101集资上热搜
集资的名头有很多,帮偶像刷榜、做应援……
但这么多钱;
具体用了多少?剩下的钱去哪里了?
粉丝根本不知道。
这些行为看起来不过是饭圈里的周瑜打黄盖。
粉丝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快乐;
和非饭圈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是有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各大音乐榜单上的歌曲和明星;
我们都越来越陌生了。
好多数据惊人的歌曲,我们闻所未闻。
不是因为我们老了,用的2g网;
而是各种音乐榜单,也被各家粉丝刷过榜了。
各大榜单上;
比的不再是实力、甚至不再是人气;
而是粉丝的钞能力。
今年肖战的《光点》打破了销量记录;
达到2548万张,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4天内销售额过亿。
△ 肖战新歌4天销售额破亿
要知道,2003年;
周杰伦销量最高的专辑《叶惠美》;
亚洲年度销量也不过300万张。
就这区区300万张销量;
就让我爷爷奶奶都能哼几句“快使用双截棍”。
而肖战的2548万张销量;
是以10倍的销量吊打周杰伦。
但我问了一圈朋友,听过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有人扒出肖战粉头们的微博;
所有人才明白;
如此惊人的销量到底怎么来的。
△ 刷销量应援话术
“量力而行不等于买个十张八张意思意思;
量力而行就是尽最大努力;
能买100张就咬咬牙买300张。”
网友称这种行为叫“咬一买三”。
也许是时代变了。
20年前,好音乐的标准;
是100个人里有99个人会买这张CD。
但现在,榜首音乐的诞生秘诀变成了:
培养一个铁粉,让他一个人买300张专辑。
造假作弊这条路上,除了刷销量,还有刷榜。
2018年,吴亦凡的名字;
席卷了美国iTunes音乐排行榜:
前十名有六个席位与他有关。
△ iTunes榜单排名
看样子,吴亦凡真的火到美国去了;
可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霸居榜首的吴亦凡到底是谁。
△ 外国网友评价
itunes榜单的存在;
是为了告诉大家在特定地区那首歌最受大家欢迎。
可有网友扒出了;
吴亦凡的粉丝把这个比赛变成了比富大赛。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钞能力——
提前几个月集资几百万。
△ 集资上百万
还有严密的组织能力——
提前准备一套严密的打榜攻略,绕开反作弊系统。
比如购买Apple ID;
用VPN切换地点,账号、不停购买、删除。
△ 打榜攻略
成功把吴亦凡推上了榜首;
造成了一种他在北美非常受欢迎的假象。
最终,吴亦凡的新专辑在美区被下架。
△ 头条新闻报道
外国网友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中国水军。
△ 中国水军的词条自动出现
丢人吗?
当一个个榜单、评分的公信力;
被送礼、砸钱破坏的时候;
高分成了笑柄,热销成了笑柄,榜首成了笑柄。
而我们所有人,打开手机;
再也看不到一个公正公平的评分;
再也看不到真正的顶流,全是跳梁小丑。
04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无法理解;
为什么会有人砸重金给一个毫不认识的人?
为什么有人要掩耳盗铃地去刷榜、控评;
亲手塑造一个虚假的神只?
直到我看到了一项调查:
现在追星的主力,都是一些95后,00后;
50.82%的95后,70%的00后都是追星族;
学生党成为追星群体中的主力军,占比超过五成。
△ 《维度》调查报告
别说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
即使是很多成年人;
在进入一个狂欢的群体中,也会失去思考能力。
变得随波逐流,完全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
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
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如果不终止这项掩耳盗铃的“造神运动”;
我很害怕我们会迎来一个虚假繁荣的时代:
谁送礼,谁就在电视上出现的时间久;
谁砸钱,谁就能位居榜首;
谁举报,谁就能获得话语权。
如果真的那样,我无法想象;
我们打开电视,打开电脑,看到的会是什么场景?
最近,我还看到了一种网友的言论。
很多人认为;
大家对何炅事件的反感;
只是在道德绑架、在竖立高旗。
原来,不只是娱乐圈,在现实生活里;
很多人都习惯了这样的潜规则——
用心送礼,用脚做人;
用心刷数据,用脚出作品;
用心作弊,用脚做工作。
这样下去会是什么结果?
不三不四的东西赚得盆满钵满;
数一数二的作品却无人问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