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1-06 | 來源: 全現在APP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高峰期前,廚房就開始做准備。攝影 / 朱玲玉
對於他們而言,中午是壹天的黃金時光---那些寫字樓裡的客戶,通常只在午餐時間願意選擇外賣簡餐。到了晚餐,就只能做做加班人的生意。
中午兩小時,基本奠定了這壹天的收入。
要抓住這兩小時,第壹個小時靠存量,第贰個小時靠速度。
因此,陸明每天八點鍾到店的第壹件事,就是燉好雞肉。准備雞肉有講究,店裡兩個鍋,大的能燉20斤,小的能燉10斤,還有壹個紅色大桶放提前燉好的雞肉,可裝40斤,理論上能提前備出70斤。
但實際上,雞肉肉質松軟,堆太滿會損害口感。他每天最多准備50斤, 也就是說手上不能停,“時刻保證有20斤的存量。”
11:15分,陸明的出單機已經響起了43次。柒八個騎手,黃衣服的,藍衣服的,手裡攥著伍顏六色的包裝盒袋子,魚兒爭食似的圍過來。“哥,快點啊,我這拾個單,還差倆呢!”
騎手們說,最喜歡接幽靈廚房的訂單,因為沒有堂食,不用照顧店內客人,出餐速度快,還可以壹次接伍單、拾單,非常節省時間。
騎手們壹催促,陸明就感覺到壓力,從門口窄窄的縫裡沖泄進來,直撲到臉上,他心裡急,可是肉只能慢慢煮,他“嘿嘿嘿”笑著,好言好語安撫,“馬上啊,要不你先去拿別家,實在不行就先撒泡尿,再回來取。”
也有超過極限的時候。壹天中午,忽然來了壹個公司的集體訂餐,20份。鍋裡煮好的雞肉只夠10份,接單機裡還在源源出單,門口的騎手們叫叫嚷嚷,他知道要暫時閉店了。
閉店,對於小店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往往閉店伍分鍾,再打開,壹個單子都沒了,會錯過整個午餐高峰。
高峰期,騎手在壹堆外賣中找餐。圖源 / 視覺中國
他也可以選擇不閉店,將單子堆起來,重新煮壹鍋。可是“你開店是為了掙錢,人家騎手也要掙錢,不能耽誤人家。”
整個美食城的30余家幽靈廚房,都撲在這壹天中最重要的這場戰役中,壹位美團運營人士表示,陸明這樣的店,因其客單價低,毛利率低,只做外賣業務,被叫做“屌丝惋嶔”,占平台買家的20%,可是它們是美團餐飲的“護城河”,給接近80%的用戶提供服務覆蓋。
隨著出單機壹響,所有人都撲在其中,沒人能分辨清誰是工人,誰是廚師,誰是老板,翻炒、裝飯、打包,所有的人都撲在流水線上,像壹個個設定程序高速運轉的機器人。
當傳統的“人流”變成網絡平台上的“流量”。要找到這些隱於城市角落的幽靈廚房,就只有通過網絡屏幕上那壹小塊店面的展示,以及決定了這些IP地址出現在何時、何位、多久的排名系統。
這是幽靈廚房的小世界裡看不見的另壹種競爭。
為了將自己的“店址”塞進更多用戶的手機主頁,上午拾點,陸明打開了後台的“推廣”開關,進行預熱。“至少要等10分鍾,頁面才會刷新。”壹年多時間,他已經積累了壹些經驗。
外賣平台的主頁上,商家的排序,由推薦系統和廣告系統兩條線交織而成。
推薦系統裡,算法以用戶行為“喂”出的數據,壹輪輪給出店家排名順序,根據用戶區位和消費習慣,以千人千面、千時千面、千地千面叁個變量而變化著。不過,算法運轉的核心目標是平台收益的最大化,不會考慮店家是否在排名中的收益。
廣告系統,則給予店家通過推廣費競價的方式“插隊”的機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