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1-06 | 來源: 宅總有理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張藝謀超生 | 字體: 小 中 大
說不行就不行,
行也不行。
相聲作家梁左
「逝於2001年5月19日」
出自作品:《小偷公司》
01.
隨著《壹秒鍾》上映,原本去年要上的幾部電影就快補齊了。照目前口碑來看,歷經刪減或改檔,幾部讓廣大人民群眾翹首以盼的作品,多少都差了口氣。《奪冠》節奏失衡,《八佰》煽情過度,《姜子牙》人物扁平。
《壹秒鍾》雖被捧為老張的初心之作,號稱年度拾佳,到底也缺點火候。
缺的那口氣在哪兒,很多電影號都提過。公映版裡,刪除了張譯飾演的勞改犯的女兒已死這壹關鍵情節。原版裡,女兒對張譯是敵對態度,為了擺脫父親的影響爭先進,結果失去生命。所以,張譯才冒著風險出逃,橫穿沙漠,非要去見女兒那壹秒鍾。錯過這壹秒鍾,這輩子就再也見不著了。
有了這個大前提,故事裡張譯各種行動才更站得住腳,情感密度、悲劇色彩也更厚重了。沒這個情節,壹來人物行為動機削弱,贰來老謀子這批導演最擅長的個人與時代的主題探討,也變得蜻蜓點水。當然也還不夠,因為張譯為什麼勞的改,女兒如何敵對,這段前世今生,老謀子都沒法兒細說。這就跟拍《歸來》主動砍了半本書壹樣。我們只能說:
70歲的老張,已經盡力了。
《壹秒鍾》並不是張藝謀第壹次遭遇刪減,也不是他第壹次撤出國外電影節。之所以說刪就刪,說撤就撤,也是當年《活著》把他搞怕了。《活著》遭處罰那年,第六代導演們集體搞事情,鬧出個柒君子事件,害得老張連戛納都沒敢去。影展上只有貼著他名字的壹張空座。想起前壹年陳凱歌的風光,估計老謀子看錄像帶時,心裡是有草泥馬奔過的。
據蘆葦回憶,當年《活著》壹出來,有人給時任滕局長打電話,扣了頂大帽子,說這都能公映,還有不能公映的?遂即遭槍斃。可後來時任柳副局長卻不是這麼說的,說別看當初外界對老張各種批評,局裡對於張藝謀,壹直是很支持,《活著》劇本也過了審,至於處罰,完全是因為私自參賽。
說完,柳副局長還補了壹句:
要說有問題,那也是《霸王別姬》。
02.
老謀子本來也不是反抗者。
特殊年代,張藝謀就學會了夾起尾巴做人。由於父親的國民黨背景,他被劃為黑伍類。要不是會打籃球,僥幸過政審,插隊歸來的他估計連棉紡廠工人都當不上。那時車間開會,讓團員、黨員留下,廠長直接沖他:
張藝謀,你可以出去了!
這種頻頻被動出局的遭遇,造成了老張壓抑、自卑的性格。進了北電,依然不敢張揚。不像來自北京肆中的陳凱歌,走哪兒都是侃爺。因為是狗崽子,張藝謀學會了忍耐,不能惹錯人,不敢說錯話。別人罵他,他多是沉默,絕不出來辯護。老張講話說,自己很佩服馮小剛的個性:
人家說的不對,你不跳出來,久而久之,許多東西就以訛傳訛,成了定論。
從棉紡廠工人到北電,從北電到廣西影廠,從廣西影廠到去陝西拍《紅高粱》震驚世界,老謀子壹步壹擂台,在罵聲中成長。《活著》出來之前,雖然拿了不少國際大獎,幾乎每次都要挨罵。《紅高粱》被指缺乏崇高、歌頌土匪,《菊豆》被指窺陰癖,《大紅燈籠》說他為洋人而作有兩年,知識分子都快把他罵成渣了。但老謀子壹直忍而不發,埋頭拍片。
最狠那幾年,朱大可們是怎麼說的?
出賣民族、國人,取悅外國評委、觀眾。
帽子扣這麼大,就很要不得嘛。
那些批判歷史遺毒的評論家們,你們要不要把舌頭捋直了再說話?好在官方並未明確表態,柳副局長也說了,那贰年組織開會,從沒說要把老張的電影拿來抨擊壹下。直到《活著》吃癟,老張真害怕了。畢竟關涉到藝術生涯,不敢行差踏錯啊。
1994年,《活著》成片送審,公映意見壹直沒下來。張不想跟官方起沖突,覺得不參賽就不參賽吧,也不差這壹部。結果豬隊友台灣制片方把拷貝送到戛納去了。不久,處罰意見就送到了老張門口。恰好那年3月,上頭把以張元、王小帥為首的7位導演給禁拍了。這7人中,就有老謀子的戰友、《藍》字頭導演田壯壯。田導他爸,那可是北影廠老廠長啊。
你說他肝兒顫不肝兒顫?
後來田導的藝術生涯大家都有目共睹。
去平遙時,他跟賈樟柯的原話是:
之後我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年少時頻頻出局的張藝謀沒在名單上,禁映令只是敲打。張藝謀顯然不想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所以,後來,戛納評委主席表示不喜歡《壹個都不能少》說它像宣傳,老謀子寫了封公開信,說你不喜歡就拉倒,老子不參加了。這封信當然不是給戛納那幫壞洋人看的。他們不懂這種高深的藝術。
從《活著》到《不能少》,知識分子又把對老張的抬舉變成唾罵,變臉變得比那個誰都快。但老張哪兒顧得上你們這幫孫子,盡他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此後,藝謀勤懇拍片,絕對不玩過界。尤其是投資人砸錢的商業電影,他要在古裝、虛構裡回避往日關注過的現實,即便有觸碰,也要把《歸來》砍掉半本書,把《壹秒鍾》刪掉不止壹秒鍾。
《歸來》上映後,知識分子又跳出來,說愣是把時代傷痕拍成了老人版《初戀50次》。《南都周刊》的記者問,離94年《活著》拿戛納評委大獎20年了,中間再沒拿什麼獎,你感不感到失落?老謀子說:
戛納很久沒去了,大環境變了,我個人沒那麼大的力量去開辟壹個新天地。
03.
關於《霸王別姬》,柳副局長還說:
當時的情況,沒傳說中那麼復雜。
當年劇本過審,需要指定簽字人負責。《活著》劇本送上去,劇作家出身的柳副局長很贊賞,內部壹致通過。《霸王》送上去,不同意見出來了。柳力排眾議,說這電影肯定在中國影史上留下璀璨壹筆,就把字簽了。
萬萬沒想到,公映還沒通過,拷貝先去了戛納。拿了金棕櫚後,投資人徐楓到處通關系,歷經兩上兩下,才小范圍公映。
陳導也不是頭壹回遭遇審改。
早在1983年,陳凱歌跟著黃健中拍電影《贰拾六個姑娘》,當時陳還是剛入行的新人,做副導。後來折騰半天,《贰拾六》也沒通過。1985年拍《大閱兵》,探討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王學圻說好多很好的戲被刪改了,其中敏感人物的背景也被弱化。
好基友田壯壯遭禁拍後,估計對他震動不小。後來凱歌也就老實了。
拍《搜索》時,交了15個劇本給15個人看,因為題材涉及電視台、媒體、網暴,比較敏感,好多單位都要過目。原著色調灰暗,拍的時候加入了不少人性溫暖。拍《道士下山》時,王寶強的壹段關鍵情感戲被刪了,本來電影旁白出自他兒子,後來這個身份被拿掉。台詞改了不少。
盡管如此,影片上映,還是有位道長發文追究。壹向心高氣傲的陳凱歌說:
這樣的更改還有很多,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此,我很難過。
陳導晃范兒那兩年,也學會了逃避現實,非要去拍《呂布和貂蟬》這樣的假歷史劇。陳導啊陳導,你以為逃避現實主義就有用了嗎?這部劇過劇本時的意見就把陳凱歌啐暈了,歷經肆次重大修改,最後更名《蝶舞天涯》,播出後被罵出翔來。現在去看演員陣容,你都不敢相信這是陳凱歌拍的。
1983年,陳凱歌跟著黃健中去重慶拍《贰拾六》,曾在火車上偶遇王朔的戰友周大偉。當天,凱歌意氣風發,手上拿著好萊塢電影期刊和路易斯亨利摩根的《古代社會》,侃侃而談,還問了周老師壹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這給周老師留下深刻印象。《少年凱歌》壹書出版,周立馬買來看,並迅速做出論斷:
在中國拍拾年題材,沒人拍得過陳凱歌。
1966年,14歲的陳凱歌在批斗活動中,狠狠地推了自己父親壹把,收獲了旁人惡意的笑聲。這件事對他影響非常大。所以你看程蝶衣在火堆前控訴段小樓,他拍得是多麼深刻。特殊年代的經驗、沉思,壹直把陳導往厚重上引。周老師那個論斷,至少有八成依據。
然而,當被問及《霸王別姬》,陳導微微壹笑說,你看本來片子都過去這麼多年了,我都不想說了,你們老惦記這個。
最後陳導的態度的是:
所謂時者,勢也,我只能說,時代的力量是大於個人的。
生怕說多了,趕緊又圓了壹句:
咱們先過了工業這關,題材上才有更好的選擇,將來會有機會的。
所以說嘛,香港的徐楓也是想瞎了心,怎麼可能讓陳導去拍《延安最後的口紅》呢?當時新聞還說徐楓是找王菲當女主,也不知道寫這報道的記者,是覺得王菲智商不夠用,還是咱們看報的人腦子好糊弄。
聽說嚴歌苓的《白蛇》也在陳導手上。
我看陳導還是先過工業關吧。
04.
別看凱歌懟李誠儒懟得人家壹愣壹愣的,有田導這個壞榜樣,他也不敢到處放炮。當年新片上映,提及審改,陳導壹直對領導們的關切表達了肯定,說從來沒有為難過自己,只是最後如怨婦般地來了壹句:
無法百分百地去呈現我的電影,內心是真挺痛苦的,但我也沒辦法。
也別說凱歌了,號稱站著把錢掙了的姜老師又如何?當年《陽燦》上映前審片,搞得他渾身緊張,拎著壹把斧子在院裡溜達。審改意見讓他把打架時的《國際歌》刪了,弄得他頭大。後來死纏爛打留住了。
《讓子彈飛》上映前,董平說這是姜文的處男秀,別看他拍了那麼多電影,真正跟市場上床,這是頭壹回。董老板給姜文打這麼大個圓場,壹定是忘了當初嚴重超支拍完《鬼子來了》後,姜文是怎麼連個招呼沒打就把拷貝送到戛納去的。最後《鬼子來了》不讓上,董老板只能賣給荷蘭壹家公司。
當年姜文沒想怎麼站著賺錢,只想著站著領獎了。前面禁拍柒個,他愣是沒往心裡去。覺悟啊,大院子弟比起老謀子這種就是要差太多了。後來上面給了足夠的理由,說歷史立場不正,電影沒有表達民眾對小鬼子的仇恨,反而刻畫了他們的愚昧。相關審改意見不知怎麼泄露到網上,至今還能看到。
看完那些意見,網友們的評論是:
姜文那點小聰明都被審片的人看穿了,真以為人家看不懂電影嗎?
禁拍伍年後,姜文也就慫了。余華的《許叁觀賣血記》被韓國人買下請他來拍,到底也沒接,最後留給了河正宇。《壹步之遙》臨時取消首映,該刪的刪。後來記者問及審改,壹向愛給記者上課的姜老師說:
你不要戳我的傷口,好嗎?我看你是善良的,不要戳我流血的傷口,這個是我最弱的方面,我沒有這個本事。
《讓子彈飛》過度討論,姜文說你們想多了。
電影裡面,張麻子是這麼說的:
壹個土匪碰上壹個惡霸,這麼簡單個事,被你們弄得亂柒八糟!
就是對你們這些想多了的人說的。
05.
自初試啼聲起,第伍代導演們就際遇坎坷。當初張軍釗和張藝謀等人立下軍令狀拍《壹個和八個》,嚇了影壇壹跳。結果碰上精神污染論,被重點批判。幸好被胡耀邦及時叫停,改了107次才給上映。
吳子牛本來覺悟很高,結果拍了兩部電影就錯判局勢了,非要去拍《鴿子樹》。這部描寫某戰爭的電影放映時都說好,最後的命運卻是壹個拷貝都沒有,直接鎖進陝西的國家電影倉庫。從此,吳子牛也慫了,接下來拍《晚鍾》生怕再犯錯誤。八壹廠審片時門外布雙崗,鬧得他坐立不安。
好歹通過了,但有100多處要改,壹改就是壹年。這壹年裡,《紅高粱》搶先壹步送出去,拿了個金熊。第贰年,《晚鍾》才拿了銀熊。
張黎學攝影出身,但壹畢業就拍片了。很不幸,黎叔這個歷史深度愛好者,兩部電影《逃出罪惡世界》和《假大俠》都沒上成。張黎壹時心塞,回去幹攝影。直到2003年,才靠《走向共和》翻身。
針對作品敏感的結局,黎叔後來說:
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如果有機會重拍,我會拍得更容易叫人接受。
人嘛,總要長大的。
*不經過折磨、鍛煉,他是長不大的。**
你看同樣態度緩和、意識到年少輕狂的,就有黃建新導演。當年《黑炮事件》要不是吳天明力保改了60多處,估計夠懸。他拍《背靠背臉對臉》,至今在豆瓣上9.4的高分,僅比《霸王》低0.2比《活著》還高0.1。後經韓叁爺賞識,長大後的黃導最拿得出手的作品,就是明星扎堆獻禮片了。
周曉文心裡肯定還是有怨念的。否則不至於上微博陳述當年《秦頌》的事。《秦頌》上映肆天下線,被帶去國外參賽,他沒敢出席。到底哪兒出了問題,周導演也鬧不清楚。第贰年咬著牙拍《關於愛情的故事》,壹部電影愣給改到了43分鍾。周曉文到處求人,最後被大老板嗆了壹句名言。
估計周導看到同學們拿獎,心裡委屈,認為自身能力沒有匹配到足夠的榮譽。所以拍《天龍八部》時,親自出演了掃地僧。
不管怎麼說,經歷過特殊年代、感受過人性幽暗和巨大歷史轉折的第伍代,對於個體、集體的命運有著遠勝於其他代際創作者的思考。歷史給了他們底蘊和機會,也給了他們迸發的才華。但拍到後面,大家都變得謹小慎微起來,為了壹秒鍾又壹秒鍾,費了老鼻子勁,不敢伸開手腳,還要挨知識分子罵。
都是時勢使然。
06.
要不說第六代瞧不上它們呢。
這撥人上台,走的就不是正常路子。
1990年,張元拍《媽媽》,未經審批、私自籌錢20萬,完成後才想起去西影廠買廠標。最後香港影評人舒琪托王家衛幫忙,把影片走私到國外電影節,幾個拷貝滿世界放,捧了壹堆贊許回來。王小帥畢業後等了叁年,沒撈到壹個執導機會,在牆上寫下鎮靜兩個大字。後來鎮靜不下去,學張元湊錢拍了《冬春的日子》,私自參展,被BBC選入電影誕生以來的百大佳片。
婁燁、管虎、章明等人,都迫不及待地開始獨立拍片。第六代的藝術取向和對官方的無視,最終導致94年柒君子事件。張元拍片當天,八壹廠聞訊就把他借的設備收走了。他去找領導,領導不見他。
劇本不交上去過審,私自參加各類電影節,影片發行連個招呼都不打,在行事風格上,反叛的壞孩子比第伍代放肆多了,根本不把官方放眼裡。不怪人家壹口氣治柒個,也是怕口子越開越大,以後都這麼搞,那還了得?
賈科長比較倒霉,拍《小武》的時候,稀裡糊塗就地下了。當時他就當壹個學生習作,哪想到壹鳴驚人。所以拍《站台》前,他是有心回歸體制,安安心心等上映資格的。
拿他當時的念頭來講就是:
這部電影不公映就沒有意義。
拿到投資後,賈科長北影、上影都找過人。田壯壯也幫了忙。當時劇本評語是藝術上難得壹見,政治上絕無問題。結果前後等兩年,檢查也寫不少,後來還是說拍不成。
賈科長寫過壹篇《迷茫記》,說1999年被叫去談話,碰到壹個第伍代的文學策劃跟領導說不能讓《小武》這種電影流出去妨礙我國電影發展。後經網友推測,此君不是別人,正是給老張策劃《活著》那位。難怪後來《黃金甲》上映,賈樟柯要跟張偉平撕逼。當年他是最瞧不上第伍代這幫人的。
《站台》最終沒拿到許可,賈科長壹咬牙,還是地下了。電影在法國上映,滿場喝彩,賈樟柯卻說:我只感到痛苦和空虛。
2003年,第六代解禁。兩年後,《世界》首映,賈樟柯激動得想流淚。而當初雙方和解時,其中壹位領導說:
今天我們給你們解禁,但你們要明白,你們馬上就會變成市場經濟中的地下電影。
到頭來,還得說是領導眼光老辣。
後來第六代這撥人拍片,票房總是在幾百萬上下徘徊,坑了不少投資人。
賈科長是不缺錢的,拍《小武》的時候就賺了500萬,後來做生意、賣版權,年年有進賬。他自己都說嘛,要是做生意,說不定就是馬雲了。他是希望電影能公映。上《鏘鏘叁人行》講的原話是,這電影啊,也是拾月懷胎,誰不想親生兒子有個好歸宿啊?《山河故人》上映時,看到片頭龍標,整個影院在鼓掌。記者問賈科長對這個事怎麼看,他說:
電影誰看都行,誰愛看誰看。
你看這話說的,還是像個賭氣的孩子。
不但像孩子,還像個神婆。小時候賈樟柯跟著他媽趕廟會,看到過叁個眼瞳異色的姑娘,他媽卻看不見。賈樟柯覺得自己有點靈異體質。《天注定》過審前,他就預感會過。後來通過了,賈科長壹臉自信地對媒體說:
你看我說能過,它就能過吧?
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2014年,巴西導演沃爾特給他拍傳記片《汾陽小子賈樟柯》,片尾談及此事,抽著煙沉默的賈科長,臉上頓時就不自信了。
你們這些青年啊,圖樣圖乃壹烏。
前輩們都已經替你們摸完石頭了。
擺在眼前的作業,抄都不會抄。
07.
作家阿城問過他爸,著名電影美學理論家、文藝評論家鍾惦弦櫻裁疵磕曜苡屑覆坑捌雎櫸常榫拖嘍院玫悖r />
老爺子的回答是:
電影是唯壹能進中南海的藝術,唯其能進,所以麻煩。
早在50年代,拍《榮譽屬於誰》的成蔭就吃過這個麻煩。電影拍出來都很滿意,意識上緊跟官方腳步。不幸涉及中蘇關系暗流,給停映了。搞得導演成蔭檢查越寫越糊塗。後來《武訓傳》拍出來,各方盛贊,中途最高領袖親自下場批判,直接大毒草。再到浩劫後的《苦戀》,電影上映後被找出各種影射,片尾的省略號被定性為惡毒的六個炮。
《武》被批後,導演孫瑜身心俱疲,後半生再沒拍出什麼滿意的作品。主演趙丹壹直覺得片中演技是自己從藝巔峰,但面對各方面壓力,不得不否定自己。直到臨終前,趙丹心裡還是很不得勁兒,感歎說:
那是我壹生演得最好的角色,可惜啦。
拍《苦》的彭寧也壹樣,之前他拍《瞬間》沒讓上。1981年拍《初夏的風》,再次沒上。心灰意冷,幹脆消失。倒是《初夏的風》裡,有個剛到劇組當美工的年輕人,後來拓寬了戲路,為我國電影事業做了突出貢獻。
這個人就是馮小剛。
比起破窗而入的第伍代,鑽出地下的第六代,馮導自稱是在中國電影殿堂外面搭了個棚子。為搭這個棚子,吃的苦也不少。
1996年,他和王朔搞《狼狽不堪的生活》,景搭好了,臨時接到電話,讓拆。馮小剛去找韓叁爺表忠心,說給點意見我們改。叁爺說別想了,回去吧,改也沒用。同時期,好夢公司的《月亮背面》《爸爸》也完蛋。後來馮小剛走哪兒投資人都避著他,搞得年近肆拾無比絕望,陷入抑郁。
88年米家山拍《頑主》,現在你去看那片子,那也是台詞尺度很大,主人公形象消極,當時說讓修改壹些畫面,米家山死活不改,磨著磨著還是給上了。
精明如王老師,肯定是錯判了形勢。以為《頑主》能上,《爸爸》還有不能上的?他當時還買了池莉的壹個本子,准備捧徐靜蕾的。《爸爸》完蛋後,王老師才看明白這演的是哪出,扭頭去了大洋彼岸,讓馮導好好活著。
此後很長壹段時間,馮小剛徹底放棄了他在《壹地雞毛》《月亮背面》裡的人文追求和現實主義喟歎,壹心壹意拍起了娛樂片。
當然娛樂片也不是那麼好拍的。
那年《天下無賊》,照原小說上寫的,女賊是被傻根的善良感動,所以才幫他拿回錢的。第壹稿劇本出來,馮小剛覺得假,說這個構不成人物動機,天下沒有這樣的賊。野夫寫文章說,還是王老師給想了個辦法,讓女賊懷孕,去廟裡燒香,表達壹下我這輩子雖然走錯路了但要讓下壹代從良的態度。
劇本第贰稿送上去,局裡批復說這個轉變說服力不夠,缺乏正面力量引導,需要加入警察戲份。第叁稿再送,又說警察不突出,偷竊場面太多了。最後只好加強了警察的作用,把黎叔逮了,順便刪掉群賊斗技的戲。那些戲拍得很好,比較好萊塢商業化。
但害怕誤導青少年,又給刪了。
過審後,馮導特別誠懇地說:
通過這件事,我特別希望盡早出台電影分級,好讓電影人避免壹些尷尬。
壹步壹坎兒成為我國商業片先驅後,馮小剛逐漸拾起初心,開始往關注現實的路子上走。技術層面先不說,有這份心,那也比第伍代強啊。尤其《壹九肆贰》,壹直是馮導的執念。2000年到2012年間,交了兩次劇本,都沒讓過。2012年也是壹波叁折,後來沒辦法,為了過審,欠個人情,答應執導春晚。
劇本通過那晚,馮小剛喝了個爛醉。徐帆老師看著他,腦子愣了神:
19年了啊,當年談這個劇本,弄這個弄那個,壹個個都是朝氣蓬勃的。
為了《壹九肆贰》這個心結,馮導鉚足了勁兒。結果票房撲街。沒轍,只好再拉王老師寫《私人訂制》,給王中軍把錢補上。劇本送上去,范偉演的那個司機被腐蝕的故事不讓用。好說歹說才給通過。影片結尾,為了呼應《甲方乙方》那句1997年就要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馮導還給葛大爺寫了壹句2013年就要過去了,我有點兒害怕。
制片方看了說:
你就別來這麼壹句了。
《壹九肆贰》拿年度導演獎,馮導上台,又呼吁分級和電影題材拓寬的問題。這段兒沒播。關於這兩件事,他不是第壹次著急了。
從拍《大腕》起,就聊這個。2011年、2014年政協開會都交過提案。壹是說對創作內容扣大帽子的太多,壹個輿情、壹個惡搞就能毀掉壹部電影,電影播出還被上綱上線,比如說《集結號》宣傳炮灰論和《唐山大地震》發國難財;贰是說好多題材不敢碰,大家都回避現實,最後為了過審,壹窩蜂去弄古代的東西,久而久之,電影內容缺乏張力。
只給壹個意見叫消極或敏感。壹消極,就有理由把你槍斃了。
馮導賺錢歸賺錢,話還是很誠懇:
作為壹個導演,我們正經歷著民族復興的大時代,近些年來,沒能夠拍出幾部記錄這個時代深刻變革的作品,我們是有愧於心的。
徐帆老師說,馮導看完陳道明《喜劇的憂傷》,回家氣得把茶缸子砸了壹地。
這麼壹看,第伍代的脾氣真是好多了。
08.
跟馮導壹樣操心的,還有謝飛導演。
謝導早年拍了很多名片,什麼《香魂女》《本命年》。2000年拍《益西卓瑪》涉及諸多問題,劇本老通不過,改了又改。折騰大半年,後來還是沒上,連投資方央視電影頻道也沒給播。謝導很生氣,說電影不拍了。此後謝導的很大壹個工作就是呼吁電影分級和放寬題材,希望給創作者們更多空間。
據崔永元說,謝晉導演給他錄過壹段口述史,裡面提到壹句話,說每壹代導演都有責任拓寬電影題材的領域。當年謝晉拍《牧馬人》《芙蓉鎮》,從劇本到拍攝,阻力重重,後來雙方坦誠交涉,也都給上了。
你看同樣都姓謝,結局就很不同。
多年來,呼吁分級和給出具體審改依據,壹直是中國電影從業者心頭惦念的事。早在2000年,鞏俐就聊這個,壹直沒下文。令創作者頭痛的,是這裡面話術太籠統,審改標准太含糊,令導演們摸不著頭腦。
王小帥《拾柒歲的單車》沒上,壹直沒說具體原因,後被傳是拍了太多北京髒亂差的胡同;張楊《愛情麻辣燙》裡不讓兩個中學生單獨在車棚說話,因為未成年不能這樣身處不明亮的角落;《無人區》是說人物負面、藝術設定不合理;《長大成人》也沒具體意見,反復打回去改;《紫蝴蝶》裡面,說不能讓劉燁拿槍指著章子怡,因為中國人不殺中國人;《浮城謎事》裡面,秦昊殺人敲腦袋不能超過叁下,太暴力,必須畫面淡出處理。
可有時候,有的片子裡面髒話連篇、血光飛濺或者弄壹些低俗的情色擦邊橋段似乎又給上了。連《逐夢演藝圈》這種玩意兒它都能
所以導演們有時拿到意見也是壹臉懵逼。
當然有些意見還是題材寬度的范疇。比如蘆葦給陳可辛寫的《等待》涉及軍婚,最後就沒拍成。《光榮的憤怒》等了很久才進影院,不然吳剛和王硯輝可能早就火了。《瘋狂的石頭》爆紅後,還有單位不滿對警察的描寫,覺得力度不夠,實際上早期劇本裡人物關系更加灰暗。《南京!南京!》本子遞了肆年,前後好幾個導演申請該題材,陸川是先斬後奏,先把劇組搭起來,才拿到了許可證。
說白了,導演們壹不願意給人添麻煩,贰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只是有時候,劇本寫完拍了確實不知道怎麼個改法兒,改的道理在哪兒。
關於電影分級,上方並不是沒有過行動。
1989年5月1日,廣電曾明確提出,根據分級制,涉及某些情節的影片壹律少兒不宜觀看。辦法試行壹年,先看效果。結果某刊發表《電影分級制出台前後》,配圖是《紅高粱》裡姜文俯視高粱地中的鞏俐和和有裸露鏡頭的《瘋狂的代價》劇照,還有影院,把少兒不宜弄到海報上做噱頭宣傳。
這壹亂搞,分級就停了。
2003年,電影局力推改革,下放審改權限,希望推出利於創作的條款。嘉興導演年會上馮導呼吁分級,時任吳副局長回應說:
早在非典前,我們電影局就此開了研討會,就分級壹事,組織了高法、高檢、婦聯、軍隊、公安等多家單位在內相關人士進行探討,絕大部分人同意電影分級制度。大家認為只有分級才能切實保護未成年人,這也符合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規。
辦事的人也是想辦事的,都知道暴力、血腥或特殊場景對青少年不好,當時副局長都說了會考慮16歲這條線了。結果沒幾天,又有豬隊友瞎傳,說以後是不是叁級片也能上了?隨後,《大鴻米店》裡幾秒鍾的情欲鏡頭被大肆炒作,被冠以中國第壹部分級片,嚴重影響了分級出台的進程。不但電影又壹次失去了公映機會,分級制也隨之不了了之。
《大鴻米店》是95年拍的,導演叫黃健中。當年就是他帶著陳凱歌去重慶的。2003年,張藝謀剛剛轉型,拍出了《英雄》。
緊接著,陳凱歌也拍《無極》去了。
李誠儒說自己不敢看,凱歌說:
你是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的、感受過去時代夕陽的老藝人。
09.
最後還是聊回《壹秒鍾》。
總得來說,老謀子的底蘊還在。拍這壹類的電影,到底是第伍代們的拿手好戲。整個電影看下來,情緒是能勾住人的。
拉開整支導演隊伍,張藝謀的畫面依然是吊打很多人的存在。不過整體觀感,多少有些匠氣,少了當初那份生猛,多了幾分蒼涼。《壹秒鍾》的戲份刪改,非常有意思,它壹方面在隱喻昨日,壹方面又是自身遭際。最有趣的是,張九聲女兒那壹秒鍾被范電影剪下來,又跟刪減這個詞呼應了。
馮小剛們苦苦追索的問題,只能且聽下回分解。你看稅務風波後,馮導都不怎麼發微博懟人了。不過也沒什麼,有時候,看電影,就像壹場智力游戲。當年海明威寫《白象似的群山》,很多人讀了都在猜什麼意思。
幾番解讀後,這部短篇小說最後成了冰山理論的代表作,影響壹代作家。
別看大家壹提技術原因就瞎嚷嚷。
搞不好我們以後能有個冰山派電影。
「全文完,下次再會」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