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1-27 | 來源: 北青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飲食健康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個橘子伍味“藥”
橘子入胃和肺經,具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的功效,治療胸膈結氣、嘔逆少食、胃陰不足、肺熱咳嗽。橘子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葉酸等營養成分,別看橘子個頭不大,但它渾身都是寶,除了我們吃的橘肉,它的橘皮、橘絡、橘核還有藥用價值。
橘皮
清空氣
新鮮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把橘皮放到家裡的壹些角落(冰箱、廚房、床頭等),果皮散發出來的香味,能夠除臭、清新空氣。坐車的時候,車裡放點橘皮可以預防暈車。
陳皮
助消化
陳皮是曬幹的橘子皮,而且越陳越好。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功效健脾開胃,主治消化不良。陳皮可以和大米壹起熬粥,或者用來燉湯。
橘絡
護血管
橘子裡白色網狀的絲絡,叫“橘絡”,因為其中含有壹種名為“蘆丁”的營養素,所以有苦味。但這種物質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密度,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防止腦溢血的發生。橘絡可以直接吃,也可用來泡水喝。
橘核
緩痛經
橘核有理氣、溫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驅寒,又能止痛,因此有助女性緩解痛經。建議用橘核沏茶,壹般用3-5克;如果疼得厲害,可以用到10克。===PEI_PAGER_PEI===
吃橘子的“禁忌”
1.橘子不宜與牛奶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吃橘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2.橘子不宜與蘿卜同食
蘿卜進入人體後,會迅速產生壹種叫硫酸鹽的物質,並很快代謝產生壹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若這時進食橘子,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會在腸道被分解,而轉化成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它們可以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3.不要把橘核吞下去
橘核雖能入藥,但不能直接吞進肚子裡!吞入橘核達到壹定量時,會與胃裡其他食物混雜在壹起,形成團塊,進而導致腸梗阻,嚴重會有生命危險!這種情況雖然不常見,但也要提起注意。
4.鮮橘皮不宜直接泡水喝
鮮橘皮和陳皮不壹樣,不能直接泡水喝。橘子生長過程中容易被病蟲盯上,所以果農們會給橘子打農藥,橘皮作為橘肉的“外衣”會殘留壹定量農藥,用這樣的橘皮泡水喝當然不健康了。
除了以上禁忌,還有壹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橘子不能和壹些藥同吃!===PEI_PAGER_PEI===
橘子不能和這些藥同吃
橘子含有壹定數量的柚苷與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會抑制壹些藥物的代謝,從而升高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雖然橘子不會像柚子壹樣,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明顯的影響,但仍有潛在風險——會增加發生毒副作用的風險,如肝髒損害和肌肉損害等。
常見的藥物有他汀類藥,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以及壹些降壓藥,如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等。在吃這些藥物的時,就不要吃橘子了,尤其是老人、肝腎功能不好、身體虛弱、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的人。
此外,橘子含豐富的果酸,為防止藥物成分被破壞,服用安體舒通、磺胺類藥物、補鉀類藥物、維生素K等藥物時,也不要吃橘子或喝橘汁。
橘子吃多少合適
橘子富含胡蘿卜素,短期內攝入太多會積存在體內無法完全分解,使正常皮膚呈現黃色,雖然這種症狀會在停止或減少攝入後消失,但吃多了橘子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上火”症狀就會給身體帶來明顯不適了。
建議壹天吃橘子最好不要超過4個。糖尿病患者吃橘子每次不要超過100克,也就是壹個或壹個半中等大小的橘子。此外,如果血糖偏高和不穩定,暫時還是先別吃了,否則會加重病情。脾胃虛寒、腸胃不太好的人也要少吃。
橘子皮別扔可自制陳皮
中醫認為,陳皮是壹種理氣藥,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治療胸悶氣短、腹部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
在選購陳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外表深紅鮮艷,內面白色;質柔軟,氣香;沒有雜質、霉變、病斑等。其實,大家可以用吃剩的橘子皮自制陳皮。
平時吃完橘子後,把橘皮留著,清洗後瀝幹水分,放置在陰涼幹燥處陰幹即可,避免暴曬。曬幹的陳皮最好用密封的鐵皮桶存放,每年至少拿出來兩次曬幹,特別是梅雨季節。
這些陳皮可以用來作為燉肉時的香辛料;也可泡澡或泡腳時加幾片陳皮,香氣溢放,醒神潤膚,可以起到調節氣血的作用;還可以取3-10克沖泡200-300毫升的開水泡水喝。
橘子雖然好吃但不要多吃,因為橘子中所含糖分比較多,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轉化為脂肪,容易出現便秘、口幹舌燥等上火症狀,而且橘子食用過多容易得胡蘿卜素血症,皮膚會變黃。另外橘子不宜與蘿卜同食,還有飯前或者空腹的狀態下不要吃橘子喲!容易傷害胃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