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02 | 来源: 一条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的一次专业课上,研一学生曲晶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全班50多个人,她发现所有人做的东西竟像一个人做的。那一刻,她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时候刚开始接触陶艺,大家用着从市场上买来的相同的材料,创作手法也比较单一。曲晶体质敏感,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里接触釉料后,身体也产生不适反应。她开始思考:是不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被材料限制住了?
于是,她下定决心要改变材料,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
《一丘一壑》 2015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下过雨,学校后山茶田的泥土特别红,就挖了些带回去处理、烧制。她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烧出来是一种赤铁红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但是很自信,上面泛着星星的铁点。
那次之后,她开始收集全国各地的泥土,测试它们在不同的配比、厚度、温度下烧出来的状态,并将这些实验结果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上。
国美本科4年、研究生3年毕业后,曲晶决定自己做工作室,到现在已有5年了。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