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20 | 來源: 李論科學 | 有4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在此項研究之前,科學家壹直沒有把4.2萬年前的磁極偏轉與氣候變化聯系在壹起,因為壹直沒有找到因為磁極偏轉帶來的氣候變化的證據。
這壹次,科學家在新西蘭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了4萬多年的貝殼杉,這顆樹非常完整,甚至連樹皮都完好無損。
科學家在這顆直徑2.5米的貝殼杉中發現了放射性碳14水平的劇烈變化,由於樹木生長的年輪可以告訴我們准確的時間段,科學家發現大氣中碳14水平在4.1萬年前到4.2萬年前之間非常高。
這個時間正好與磁極偏轉的時間,也有全球生物的衰敗和滅絕、以及人類在洞穴中留下的紅色手印時間正好對應。
所以科學家就將以上的所有事件聯系在了壹起,認為磁場的變化,引發了氣候災難,進而引發了生物的滅絕,以及對人類的進化和行為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那麼地球磁場是咋產生的?為何會出現飄逸?下壹次反轉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地球就像是壹台不斷旋轉的發電機壹樣,它能產生磁場得益於地球的自轉,以及核心當中熔融的鐵外殼。
那裡的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和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如此高的溫度就導致大量的原子被電離,形成自由地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帶負電的電子。
由於原子核較重它就會沉降到核心,電子較輕就會上升到地幔,因此在熔融的核心就形成帶電粒子層。
地核的旋轉所帶來的科裡奧利力,就會使得核心當中的帶電粒子發生偏轉移動,移動的帶電粒子就會產生電流,進而產生貫穿全球的巨大磁場。
按理來說地球的磁極應該和地理的南北極是壹樣固定的,不會發生飄移。但是地球非常巨大,再加上宇宙中的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潮汐引力的作用,就會導致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自轉的時候,並不是完全同步的,總是會發生微小的錯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