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21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了突出車站“壹帶壹路”的主題設計,南沙客運港站柱子采用光亮處理的設計,車站瓷磚也采用獨特的藝術石材設計。同時,站廳中央的藝術品寶船,以及車站上方采用類似海鷗的燈具設計,使得整個車站具有獨特的視覺沖擊力。
這是壹座現象級的地鐵站,剛壹出現在公眾眼前,就被網友稱為“廣州最美地鐵站”。在車站啟用的初期,吸引了許多來自廣州各地的乘客前來拍照紀念。
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吳琳研究地鐵公共藝術與城市文明多年,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回顧地鐵發展史,作為載體之壹的地鐵公共藝術對城市而言,至少具有兩個有益的作用:壹是弘揚地域文化、彰顯城市特色,贰是引導市民行為、推動城市文明。“高顏值”地鐵站,是在快節奏單調的地鐵線上,將景觀和休閒相結合,實踐人性化的城市治理。
藝術地鐵站,值得燒錢嗎?
網絡的壹片贊揚聲中,同樣有質疑的聲音。“地鐵站就是運人用的,花這麼多錢建個地鐵站,值得嗎”“有這些錢花在建地鐵上,不如多花點錢解決民生問題”。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柳立子,多年來專注於研究城市發展和都市文化領域,也見證了廣州地鐵在城市化的轉型和升級發揮的作用。
對於“值不值”的問題,她有自己的看法。
她從城市化的普遍規律中得出結論,壹個城市在地鐵網線達到壹定規模——具體來說,就是達到500公裡——之後,地鐵對於城市的功能和意義就會開始變化,轉而承載產業方面的諸多功能。
在她看來,當今的中國,地鐵在承擔市民出行和城市文化形象的同時,其實還創造著產業的價值,甚至可以改變城市的格局。
柳立子認為,這反過來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在地鐵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考慮到通行性、安全性和經濟性,還要通盤考慮,站在整個地區綜合經濟體的高度上,全面考量和提升其價值。
“壹座地鐵站的意義,從不僅僅局限於自身,而在於輻射周邊。”她說。
對於高水平的城市化建設,柳立子有自己的建議。她認為,這需要拋棄粗放式的城市化發展,轉而對成本和收益進行整體的考量,采納科學的方法,結合專業的意見展開設計和策劃,例如對周邊的資源進行詳盡的調查和土地分析,得出整體的定位和功能之後,再進行綜合性的開發和規劃。
在她看來,開發利用壹片土地時,要做到跟周邊的開發利用整體結合,不是容易的事。創新的城市化管理,不是算某壹個地鐵站點的“小賬”,而是要算整個城市的運營中投入和產出比的“大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