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21 | 來源: 全現在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堆積成山的物品侵占人的生活 圖源:視覺中國
整理平台留存道與新浪樂居財經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調查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表示需要整理師。
從業叁年來,整理師良子走進了1000多個中國人的家庭。發現每個家庭都在面臨各自不同的物品過剩的危機。
衣服是最常見的囤積物。壹位全職太太的衣櫥掏出了100多件白T恤,但她還在買相似的款式。擁有叁百條牛仔褲的女孩,把購物當作釋放工作壓力的方式。
不久前,良子接到了壹個年輕女孩的訂單,那是壹個“被強盜洗劫的房間”。40平米的自如壹居室,進門左手邊是堆滿了雜物的廚房,再往裡走,右手邊是壹個小的衛生間,客廳的床、梳妝台、沙發、地面,沒有壹個地方不堆著衣服。姑娘在床上坐著,讓良子自己用密碼開門,她不想下床開門,因為地面上沒有通道可以行走。
幫助她做斷舍離的過程中,她說“這件衣服也不能穿,那件衣服也不能穿……”她知道很多衣服她並不需要,但她不能不買,這是她“工作之余唯壹的樂趣。”
在重慶,整理師黎黎服務了壹戶住在別墅的叁代同堂家庭,每壹位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衣帽間,女主人的衣帽間有4個,總計200平,壹共約1萬5千件衣物,每壹個種類的衣服都超過了1000件,家裡的各個區域都有隨手放置的衣服。車庫、客房、兒童房,還有茶室都被衣服占據。那壹次,壹共8人的團隊,更換了3波隊員,用了14天的時間才完成了整個別墅裡8個衣帽間的整理。
因為喜歡看直播,北京壹位幼兒教師每周都蹲守最愛主播的直播間買新品。去年,留存道整理師上門後為她掛出了750件衣服,毛衣和衛衣則疊了8箱,收進櫃子裡。今年秋冬換季時,她再次打來電話,“我家現在又崩潰了,我感覺我每天都在換季,你能理解我的對不對,雙11和雙12我又買了好多毛衣和衛衣,之前幾大箱我都沒動,現在又放不下了。”
全現在采訪了數拾位整理師,他們認為,中國幾乎沒有物品不過剩的家庭,更沒人說得清自己擁有的不同物品大致有多少數量。《白皮書》指出,85%的中國人不懂空間規劃,他們當中91%的人患有囤積症,舍不得扔衣服;83%的人衣櫃衣物數超過500件。
良子覺得,“很多人的家反映的其實就是他的內心。”
北京林業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李昂告訴全現在,由於現實生活中工作或者生活中帶來的各種壓力,壹個人可能堆積了很多不良情緒,在這時他可能會通過購物,補償自己的負面情緒,就像有的人會通過看電影或者是其它娛樂活動改善自己的消極情緒壹樣。
另外壹方面,壹個人對於工作生活中的某些控制感缺失後,買東西會給人壹種比較強的可控感。而這種可控感其實恰恰能彌補它在現實生活中喪失的那部分控制感。
然而,這種消費帶來的快感,最終卻讓人們的生活陷入了混亂。
香港壹名心理醫生Esslin Terrighena在接受《南華早報》的采訪中說,混亂會使人們感到沮喪,對許多人來說,房屋是安全的空間。但是,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擺脫房屋的凌亂,就會感到無助和不知所措,從而增加挫敗感。
科學對此亦提供了支持。2010年發表在《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上的壹項研究證實,凌亂和抑郁之間有很強的聯系,而不是其他疾病。心理學家戴維·托林(David Tolin)指出,囤積癖的抑郁程度高於強迫症對照組。
03 囤積的情感
整理師工作的第壹步通常是要將家中物品全部攤開。在物件與物件的縫隙中,整理師們感受著都市人過剩的情緒,孤獨、壓抑、過往的榮光、殘缺的童年......
在壹位男士的衣櫥深處,有叁件已經破爛不堪的白色t-shirt,被整理師找到時,他視若明珠。他說,那是他過去打游戲的時候穿的“戰袍”。現在他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家庭,但偶爾還是會想起以前不分日夜,為壹件事情沉迷的日子。
另壹位男士的衣櫃深處,是悄悄塞在壹堆衣服裡的私房錢。整理師蔡蔡猶豫了壹會兒,還是決定不要告訴請自己上門的女主人,衣服疊好後,把錢塞回了原處。
骨科醫生在書房裡珍藏著自己過去20年的筆記和、獎狀,和日記本,只要學習過的東西,他都留著,包括培訓時用的出入卡。雖然過去的筆記已經不會再翻閱了,但他堅決要求保留,“這些都是我曾經奮斗過的青春。”
保險業務員的家有各種各樣的標語文化衫、公司定制的周邊禮品。用來送給客戶的毛巾和肆件套床品。夫妻兩必須把桌上的雜物扒拉開來,才能騰出吃飯的位置。-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