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2-23 | 來源: 虎嗅APP | 有5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然,這裡還包括用戶投訴的“臨時加價、服務態度惡劣”等。
據健康時報報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樂(化名)稱,“2020年9月,我從公司宿舍搬到草房的出租屋中,在貨拉拉上預約了司機,司機比預定的時間早來了半個小時,上車後就告訴我需要再付等待費用。”,對於司機的要求他壹開始未作理會,結果開車到了小區門口時司機再次提出了加價的要求,除去之前的原因,司機還提出了“貨物比預想的數量多”“未事先聲明搬家電”等因素,希望王樂再額外支付100元,否則他就不把貨物搬上樓。
除了消費者的投訴外,貨拉拉此前還被媒體曝出存在平台審核不嚴格、車輛違規營運、恐嚇記者等行為。
據《案件聚焦》報道,去年12月,上海市交通委的執法隊員在執法過程中,卻發現貨拉拉平台上派出的車子很多都是違規車輛,而且還是由客車改裝成了貨車。報道該事件的記者接到自稱是貨拉拉負責人的電話,電話內容充滿威脅與恐嚇。該負責人張某表示:如果自己因為記者的到來,丟掉工作,日後將會找記者麻煩。
2、安全監管,漏洞顯露
根據當事人家屬反饋與貨拉拉平台回應,貨拉拉平台並未在其APP和司機端作出安全防護措施,也未強制要求司機車內安裝監控設備,如APP自帶錄音功能、語音提示用戶防護事項須知、壹鍵報警等功能,司機端車中安裝錄音、錄像或人臉識別設備等。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向虎嗅表示,城配物流平台或可借鑒網約車的做法,逐步探索在車輛內安裝相應的音頻或視頻監控,利於強化服務C端客戶物流的透明管理,也利於監督司機不規范行為。同時他指出,互聯網+同城貨運是新興市場,加之涉及搬家貨運多是非標准化服務,目前還沒有相關安全運營標准。
站在律法角度,李金焱稱,目前來說,貨拉拉司機審核制度、管理制度是否與事情發生存在因果關系難以判斷。只能等有確切信息證實,本次事件確系因司機原因導致,此時才能倒推說因貨拉拉種種制度導致對於司機管理不完善,因此混入不穩定人員,導致悲劇發生。
如果最終沒辦法證明是司機原因,或能證明不是司機的原因,就不存在貨拉拉的制度和本次事件結果的關系。但是,本次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能夠反應的是貨拉拉在平台管理上有不到位的地方。如:運輸車輛上沒有監控系統,發生車內爭議、事故時難以確認責任。
所以,目前外界不能斷定是否因為貨拉拉監管漏洞原因導致該事件發生。但由於當事人僅有平台司機與女孩車莎莎,再加上該事件缺失錄音、錄像,導致證據查詢困難,事發原因及真相調查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必要監管手段,不僅僅是貨拉拉平台存在以上問題,虎嗅通過查詢貨拉拉同行APP界面,發現其它此類貨運平台在這安全防護方面也不到位,與貨拉拉壹樣,車內沒有錄音、錄像設備,APP上也沒有自帶錄音功能、語音提示用戶防護事項須知、壹鍵報警等功能。
3、司機注冊審核機制不到位
此次事件,對於貨拉拉的司機准入門檻提出了拷問。
貨拉拉官網顯示,其注冊司機均經過嚴格培訓及考核,但根據鳳凰網科技實地調查發現,貨拉拉平台在司機准入門檻及安全培訓工作上仍多有不足。
貨拉拉司機需滿足以下條件:年齡需要在20-60周歲;伍證齊全(身份證、行駛證、駕駛證、從業資格證、道路運輸許可證);車齡要在拾年之內,保險齊全並且年審在有效期內。而車輛信息的填寫中包括車牌顏色、車牌號、類型、車身長度等內容,未有標識是否有行車記錄儀等的選項。
據鳳凰網財經報道,壹位貨拉拉司機表示,貨拉拉所謂的“嚴格培訓”時長僅為1小時左右,培訓內容多以軟件操作流程及貨物運輸等為主,涉及安全培訓知識較少。該司機稱,貨拉拉司機注冊流程簡單,“當天注冊交完押金立馬就可以上崗”。貨拉拉客服同樣向鳳凰網科技表示,線下培訓時長不足1小時,培訓內容多為“軟件使用、如何搶單”等問題。
據健康時報采訪到的來自上海市的陶佳(化名)表示,司機不斷地抱怨樓難爬、行李太多太散、路況不好等,對於小件的行李則是直接要求她自己搬上樓,雖然順利完成了搬家,但是司機態度讓她覺得很不爽。“我懷疑平台的司機根本沒有系統的培訓,不然為什麼在顧客面前都不能穩定情緒呢?”陶佳表示。
另據河北青年報報道,去年4月,司機小邢在跑“貨拉拉”時遭遇車禍,事故損失約7萬元。但在小邢聯系投保公司詢問情況時遭到拒絕賠償,理由是小邢的車輛並不具備營運資質,屬於變更車輛用途。而貨拉拉客服回復:“你申請注冊之前應該搞清楚的,我們有可以相應的提醒,但是這不是我們的必要工作。”-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