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3-08 | 來源: 新京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伍朵金花”的培養方式與男飛行學員無異。前2年半在廣漢總院學習理論,後1年半在洛陽分院實操訓練。訓練課程含起落航線單飛、儀表、夜航等,“主要飛TB-200螺旋槳飛機,飛行訓練時間累計約250個小時。”劉曉琳回憶,5人的訓練成績得到了南航的認可,還未邁出象牙塔,便收到了對方遞來的橄欖枝。
2007年夏,“伍朵金花”加入南航。同年10月,歷經約3個月的系統訓練,劉曉琳獲得了民航局的副駕駛資質,隨即被分到南航飛行總隊空客A320機隊,開始在A319、A320、A321型飛機上“跟班”觀察。
時隔4年,劉曉琳終於領到這張入場券。她坐在後排的觀察員座椅,沖上了3萬英尺的天空。
劉曉琳在航校的螺旋槳教練機上,攝於2006年。受訪者供圖
2007年11月,她迎來“首飛”,擁有了觸摸側杆的權利。
她記得,首飛當天,廣州的天空萬裡無雲,目的地青島的天氣也很晴朗,“航路天氣也很好,無大風,准點起落。”開局如此順利。
更重要的是,她對自己的“辦公室”壹見傾心。空客A320系列飛機是典型的電傳操縱系統客機,駕駛艙布局精簡大氣,劉曉琳最鍾意以側杆代替中央操縱杆的設計,“側杆分別在機長的左側,副駕駛的右側,而非身前,不會擋住主儀表面板,這樣顯示組件全都處在飛行員不受遮擋的視野范圍。很清爽。”
儀表面板下方,還安裝有可伸縮的小桌板,方便飛行員查地圖、看文件、用餐、記筆記,“非常人性化。”
小桌板為熱衷記飛行筆記的劉曉琳提供了便利。雷嘯曾注意到,在飛行中,劉曉琳有記筆記的習慣,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航段注意事項,包括不同目的地機場的地形、天氣、跑道特點、通訊狀況等,這些均源於她的切身體會。
“A機場:需提前聯系,100海裡即可聯系到塔台;地形整體良好,長伍邊有小山丘。B機場:夜間落地跑道燈光條件較好,注意降水或霧後。C機場:海拔較高,春冬季注意大風天氣。D機場:需要提前聯系,問天氣進場,多為單頭ILS,RNAV進場。E機場:落地進位有引導,仍舊注意滑行路線。F機場:跑道燈光可以,注意風向風速的改變……”
上壹個筆記本早已被她翻爛,“成醃菜了”。如今手裡的這本也皺皺巴巴,“紙質筆記本裡面有的信息比較老舊了,近兩年提倡綠色飛行,我就記在IPAD裡了,分門別類,查閱起來更方便直接。”
南航的壹架空客A320飛機。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幸運需努力的加持才能延續長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