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3-24 | 来源: 爱旅游的哆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等待“了凡香港油鸡饭面”的食客
小贩中心,热带建筑的代表
亚洲富豪落地新加坡,第一顿饭先去纽顿熟食中心。这是电影《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的开场。
这部现象级电影因为刻板印象饱受争议,但其中对于小贩中心的描绘倒是非常准确。
在桌子在放上一包纸巾,是当地人的常规占位操作。先找位置后点餐,用餐体验更顺滑。衣着细节同样贴切。想要享用平价美味,必先要做好与热浪共处的准备。富人光临,也不例外。在没有空调的小贩中心,背心短裤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小贩中心内部。
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大多建在市镇的组屋区,上百个摊位紧挨密布,填满建筑的首层。吊扇小风扇,固定的彩色桌凳,便是一个小贩中心基本的配置。
档主在小格子里烹煮,食客在一旁用餐。“虽然有点热,但环境还算舒适。”新加坡建筑及城市史学者赖启健表示,小贩中心是热带建筑的代表。
上世纪50年代,小贩中心运作模式初现雏形。为改善交通及食品安全状况,新加坡政府建起了遮棚,流动摊贩开始定点经营。
70年代,城建规划再次更新。配备厨房、水龙头等基础设施、桌椅齐全的小贩中心开始建立。小贩入室有瓦遮头,卫生条件也得以规范。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大都建成于这个时期。
满足口腹之欲之余,建筑本身和周边社区也值得一看。
△俯瞰老巴刹美食广场
位于市中心的老巴刹美食广场资历最深。这座有120多年历史的建筑由苏格兰钢架铸成,是东南亚最古老的维多利亚建筑之一。如今是受保护的国家古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