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1-04-02 | News by: VOA | 有13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布林扎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指出,中国往往会错估欧洲民主制度。她举例说,中国曾强力抨击意大利参议院邀请香港(专题)学运领袖黄之锋出席视讯会议,引发意大利总理孔特及各党领袖的一致反弹。而孔特曾不顾美国反对,使意大利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周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表示,美国不会强迫任何北约盟国在美中之间选择立场。
墨卡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斯泰克说,虽然欧美等国家几乎同时采取行动,但是拜登(专题)政府的立场不是欧盟采取制裁行动的动因,欧洲议会去年就曾通过有关于新疆和香港问题的决议。
法国籍格鲁克斯曼说:“我们可能与美国有很多分歧,我们可能在中东问题和涉及到其他很多国家的议题上有不同立场,但是面对中国专制体制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我认为我们都意识到了同样的威胁。
中欧投资协定命运堪忧?
中国和欧盟最近的激烈对峙还可能殃及到双方去年底刚刚达成的历史性的投资协定 。 该协定原定计划今年内审议通过和执行,但在北京强烈谴责并立刻反制欧盟的制裁后,欧洲议会已经决定取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审议会。一些议员提出,中国解除制裁是就协定进行谈判的条件。此外,各政治派别都有议员对中国的强迫劳动表示担忧,表示在协定获得通过前,中国应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这一问题的公约。
格鲁克斯曼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认为现在议会中有很多议员都认为,必须要让中国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他说他们正在努力推动一项决议,禁止强制劳动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墨卡托研究所的斯泰克对美国之音说,很多议员都曾经指出,现在版本中有关保护劳工权益的条款不够有力。 但是,他同时也认为,北京可能判断协定不应该会黄,双方的冲突可能不至于最终令这一协定前功尽弃。
牛津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傅莱曼(Eyck Freymann)说,中欧之间最近的冲突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影响。 中国和欧盟在贸易,双方深度融合的贸易关系不会一夜之间断裂,欧洲仍然有影响力很大的利益组织希望继续跟中国保持紧密关系。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位《一带一路:中国力量遇到世界》一书的作者也对美国之音说: “只要人权问题仍然是欧洲关注的重要议题,中欧经济关系就无法深化和扩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