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04 | 来源: 新闻周刊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街自力社区书记袁莉:年纪大的,就是因为自己身体的一些基础疾病(不愿接种),可能知晓的相关知识不是那么多。所以在这一块,根据现在最新的一些信息的话,我们会给它做一个全面的宣传。
深圳居民李女士:其实最开始知道疫苗的时候是有一些担心的,因为我们国家的话速度很快,就发展出来疫苗这一个防疫的东西,因为它的临床实验会有一些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疫苗(接种)犹豫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没有本土(病例),大家觉得风险不在我的身边。这个其实是人之常情,因为疫苗接种,事实上只是大家为了避免发生在身边的风险,对于远方的风险,其实我们人类从来不予关注。
虽然新冠疫苗的产能和可及性都在提升,但在中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下,目前的疫苗接种率仅在4%左右,不仅距构筑免疫屏障所需的70%存在差距,也与某些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差距。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世界上大的经济体他接种的速度非常快,像以色列马上就要实现免疫的一个屏障,英国也接近非常快的速度在接种,它现在4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一个接种。美国总共也就三点几亿人口,他如果每天的接种量是到400万剂的这一个水平,它事实上达到免疫屏障也是指日可待。
在张文宏看来,随着其他国家逐个建立起免疫屏障,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将会得到显着控制,世界将会重新打开。而届时,如果中国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将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如果疫苗没有接种成功,我们对这一次疫情,对于新冠将继续保持一个(对本土病例)零容忍的态度。那么如果万一其他的国家不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都全面开放,我们就会碰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与世界交流之间的一个障碍,就是你不能彻底的开放。
白岩松:
疫苗接种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政府是在提倡应接尽接,如何在应接尽接与自愿这两者之间形成最大公约数?的确,现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鼓励居民接种疫苗,最近一段时间可以说各地想出了各种高招,有特点的标语横幅,各种倡议书、开动员会,对接种疫苗好的单位的鼓励甚至贴相当于小红花的标志,各地都在做。与此同时,扩大接种人群也是重要的推动力,比如60以上,还有接下来18以下,再比如一些有慢性病的人群,如何安全接种?
疫苗应该怎么打? 指南明确居民放心
本周,“我们一起打疫苗”,这样一句流行语火爆全网,就连中国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填词谱成了“疫苗歌”。而这句流行语源起于深圳盐田区东和社区打出的一条宣传横幅。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