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04 | 来源: 新闻周刊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深圳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王岭:上面接到的这种标语它都比较生硬,比如说切断传染链条,然后建立全民免疫,我们宣传处就让我们写手就写了20条的标语,比较活泼的,我们一起来打疫苗就是共同体,然后一起苗就是朗朗上口,他就是叫自带BGM,就是抖音里的这种神曲,然后我们的写手她是一个80后做新媒体的写手,就很有网感的这种标语,就很受群众欢迎。
截至本周五,深圳市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约230万,接种率还不到20%,实现接种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不少居民此前的接种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而这样一条火出圈的标语,显然拉近了居民和疫苗的心理距离,接种点的人数比此前增多了。
深圳居民李女士:上班的时候就看到这个标语,我觉得很上头,看到这个标语就一起跟着唱出来了。
深圳居民莫女士:很朗朗上口,很洗脑。很多人也是看了标语之后,然后对疫苗这个事情有了更加进一步深入的了解,然后才来打疫苗。
深圳市盐田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京京:我们老百姓的接种意愿是明显提高了,而且有一个带动效应,就是说可能你的邻居都打了,左邻右舍都打了,可能我自己觉得我也应该去打了。我们从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平时的排队就可以看出来,现在我们每一个社康(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排满了人。
一些居民对打疫苗犹豫不决,往往是因为对疫苗的不良反应、接种禁忌等心存疑虑。而本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对公众的大部分疑虑给出了解答。比如对于此前热议的60岁以上群体,这份指南就明确建议接种。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能打疫苗吗?这是很多老人一直以来的疑惑。而卫健委指南中明确,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是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武汉市汉阳区鹦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周姝:因为之前的禁忌症其实是很多疾病,或者是很多情况都说了不能。所以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其实也是挺纠结的。这个新的指南把疫苗的禁忌症给说得更明确一些。而且很多以前我们拿不定主意的一些情况,他们都帮我们给明确指出来的,所以对我们今后判断接种者适不适应接种,其实给我们很大的一个指导。
曾经有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人不能接种,但对青霉素过敏、头孢过敏的人可以接种;孕妇不可以接种,但哺乳期、备孕期妇女可以接种。对于这样的问题,接种医生此前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指南》发布后,医生和公众都能拥有较为科学的判断依据。本周,卫健委还发布了新冠疫苗接种培训大纲和接种问答。在“应接尽接”的压力之下,我们也必须确保,每一针都是知情和自愿的,都是科学和安全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这个指南对推动基层疫苗接种非常关键,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事实上在短期内推动大面积的疫苗接种,事实上这应该是第一次。很多事情其实不是通过我们主观来判断,所以我认为有这样一个接种的规范,对于我们一个接种的,一个有序的开展,是非常的关键。这个是我们获得疫苗接种从质到量,给予保证的最主要的一个方式。所以不单单是有一份热切的心,同时要遵守科学的流程,每一位操作的技术人员,都要一步一步按照这个流程去走,这样才会保证我们接种的安全有序。
白岩松:
在疫苗接种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优势,一是免费,二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有五款附条件上市的疫苗,选择打哪个?跟没有疫苗可打的国家相比,简直是种幸福的烦恼。但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幸福的烦恼,由于我们总体的防控疫情效果非常好,虽然这段时间又有了瑞丽的疫情,但是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担心,毕竟我们身边由于疫情防控得好,没有什么传染源,所以一些人觉得打疫苗也没有必要啊,我防谁去?但问题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与各国之间不会就这样处于隔离或半隔离的状态吧,世界各国国门一定会打开,那个时候如果疫苗接种率很低,我们怎么开这个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