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04 | 来源: 新闻周刊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由于通常情况下疫苗上市过程长达十年左右,而此次突发疫情导致疫苗上市时间被极大压缩,也因此,各国疫苗的三期数据披露要完整、披露的结果要有过程以及注意收集疫苗实际接种后的反应,这不仅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信任,还为世卫组织的预认证创造条件。这是世界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的推荐标准,只有质量、安全和有效性都符合全球标准,才能被推荐进入国际机构和各国的意向采购名单,3月31日,中国的两款疫苗就被认定保护效力符合世卫组织要求,有可能通过预认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世界的疫苗接种不同,体系不一样,事先也没有经过非常好的技术上的互相认证。所以在缺乏认证的一个情况下面,可能有种种原因,大家会很难接受对方的疫苗。将来在世界上其它的经济体之间,如果他们的疫情的防控比较接近,他们疫苗的接种也比较接近,他们也会率先进行互认。
紧急上市的疫苗只有安全、持续免疫、开放透明的科学接种成为各国共识,才是互认基础。同时,崇尚个人自由意愿的群体、孕妇和免疫缺陷者等群体,事实上都被排除在“疫苗护照”之外,而肖立更是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其国家还无法打上疫苗,疫苗可及性问题严重,世卫组织甚至不建议将新冠疫苗接种证明作为旅行要求。“疫苗护照”如何兼顾对未接种群体公平问题同样是关注焦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我觉得打没有打疫苗?打什么疫苗?跟这个旅行之间是有直接关联的,但是不是唯一的关联,这个是可以讨论的。一个人他旅行的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状况由谁去监测,监测出现了状况结果的时候,下一步怎么做?要把这个做好,而不只是盯在打没打疫苗,还是打了谁的疫苗这个话题上。
虽然疫苗是高级别防控手段,但在世界审慎建立免疫屏障的当下,应当避免唯疫苗论倾向,不能将常规防疫手段如核酸检测、隔离等舍弃,建立多级别、多层次、多元措施防疫观,才能让疫情下的人们更安全。
白岩松: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相信接下来会有很多政策,会让接种疫苗的人更受益,更自由,也更放心!比如疫苗护照会不会落地?比如接种过疫苗的人,会不会在国内通行更加便利?等等等等,再加上疫苗接种的人多了,大家发现接种疫苗也没什么副作用,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综合因素加到一块,期待中国的疫苗接种提速再提速,因为那就意味着我们将更快地靠近安全与自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