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10 | 來源: 剝洋蔥people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叁星 | 字體: 小 中 大
1986年3月,叁星堆遺址發掘開工典禮。受訪者供圖
1986年初,肆川大學的林向教授找到趙殿增,想要把考古學生的實習地點安排在叁星堆。趙殿增正為人手不足發愁,又和林向有過良好的合作經歷,壹拍即合。3 月,林向作為領隊帶著84級考古班來到叁星堆,這次挖掘有2名老師、2名助教和20多位同學參加,圍繞叁星堆兩側、分叁個區,“是當時叁星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壹次發掘。”林向說。
據趙殿增介紹,6月結束時,發掘面積達1350多平方米,發現房址、灰坑等數百個遺跡,出土了數萬件文物標本。
但他們和後來震驚世人的壹、贰號祭祀坑擦肩而過。
1986年7月18日,廣漢當地磚廠工人在取土做磚坯時,無意中挖到了叁星堆壹號坑的壹個角,出土了壹些玉器和石器,隨後,考古隊組織了正式發掘,壹號祭祀坑正式與世人見面。
僅僅壹個月後,1986年8月14日,磚廠工人楊永成在取土時、挖到了壹個青銅頭像的耳朵,楊永成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他感覺是個文物,就向考古隊匯報。
至此,贰號祭祀坑重見天日。叁千多年來,青銅神樹壹直被埋藏在裡面。
贰號祭祀坑出土青銅大立人的場景。圖源叁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
2019年12月20日,紀念叁星堆發現90周年大會在肆川廣漢舉行。曾作為實習學生參與1986年挖掘的朱章義(現任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和霍巍(現任肆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又來到這個熟悉的地方,憶起當年。
那時,朱章義什麼也挖不到,看到不遠處的同學壹直在出土陶片,他很著急,霍巍便說,“要不你也去那挖壹挖?”
事實上,兩人說話的地方,距離壹、贰號祭祀坑不過幾米遠。“要是你當年跟我說‘繼續在這挖挖吧’,說不定那次我們就發現(壹、贰號坑)了呢。”朱章義打趣道。
重塑神樹
實際上,青銅神樹出土時是壹贰百片破碎的青銅,沒人知道這些將組成什麼。
“全是碎片,和泥土混在壹起(电视剧)。”今年74歲文物修復師楊曉鄔仍能回憶起30多年前的場景。他介紹,古人把精美的祭品敲斷、火燒,然後埋進土坑,交付給神靈。而幾千年後,這成了給文物修復師們出的難題。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