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10 | 來源: 剝洋蔥people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叁星 | 字體: 小 中 大
楊曉鄔和修復的青銅頭像。受訪者供圖
從1974年開始修復文物起,楊曉鄔見過太多青銅器,但面前的這堆碎片還是讓他皺眉,“沒有出土過類似的,也沒什麼資料可查,這怎麼修?”他只能依稀辨認出壹些圓杆和彎道。
將較粗的圓杆放在壹起,再把剩下的拼對,楊曉鄔大概能感覺到,這是樹的形象。因為器物體型太大,修復室容不下,就在室外搭棚進行拼接,這個過程在專業術語中叫“預合”。
修復青銅器,要根據碎片上的斷茬口進行拼對,腐蝕不厲害、銅質較好的,可以用“錫焊”——這是從宋代就有的青銅器修復焊接方式;錫焊不了的,就粘接,再把多余的膠打磨平整,再做舊、做色。
太陽器、眼形器、銅尊、銅罍被壹個個修復好。那座青銅大立人出土的時候,攔腰斷成了兩截,方形底座也癟了進去,楊曉鄔把凹進去的部分壹點點敲出來,這很考驗技術,壹不小心就會破壞文物。銹蝕嚴重的底座撐不起立人的重量,他就在裡面加了個銅座。
壹尊尊青銅頭像也現了真容。有的戴著壹層金面罩,時間讓銅頭和金面之間生出壹些氧化物和泥土,楊曉鄔仔細清掉,“把銅頭修起來,再把金面還原上去。”金色映著青灰,那是壹張剛毅而肅然的臉。
而那棵青銅樹,從根部開始“預合”,歷時六柒年,在楊曉鄔等多位文物修復師的巧手下,大體恢復了其本來面貌,重新變得靈動起來。
楊曉鄔在修復青銅神樹。受訪者供圖
這個被命名為1號神樹的鎮館之寶,被安放在叁星堆博物館綜合館最後壹個展廳中央,代表著古青銅器制作的巔峰。
朱亞蓉對神樹的感情很復雜。這是最能美進她心坎的器物,也是最讓她掛心的展品。
作為叁星堆博物館現任副館長,早在1996年博物館尚在籌建時,朱亞蓉便來了這裡。她還記得布展時給神樹裝玻璃櫃的艱難,“樹很大,將近4米高,展櫃將近6米高,玻璃特別長,拾幾個人才把壹塊玻璃拉上去。”
圓形的底座上,分成叁段、套接而成的圓杆狀樹身向上延伸,生出九根彎彎的枝條,或上揚或下垂,向上的枝上立著壹只昂頭的鳥,壹條龍只剩半個身子,頭朝下地懸在樹幹旁側,尾部缺失。
這是壹棵仍然殘缺的青銅樹。
青銅神樹殘缺的龍尾。圖源叁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
殘缺的龍尾
現在,殘缺的龍尾或許有機會找到了。不久前,叁星堆壹、贰號祭祀坑附近,人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六個祭祀坑,已出土黃金面具、頂尊銅人、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