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12 | 来源: 环球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李安 | 字体: 小 中 大
·《理智与情感》1995年版海报
就这样,李安的镜头里,既有东方的故事,又有西方的世界。
在华人眼中,他会讲传统的中国故事,能拍出“父亲”三部曲及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色戒》。
在西方人眼中,他又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西方世界明知道他是个外来者,但老外想听听他的意见。以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背景的《冰风暴》、讲美国西部牛仔的《断背山》、审视美国伊拉克战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都被视为“回应时代情绪”的美国片。当年《冰风暴》上映,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美国人看得直发抖,这一点便足以证明李安的美国电影有多么“地道”。
·《断背山》海报
能拍得好东方电影,这是自然的流露。在他的电影里,说不出口、难以亮相人前的爱情,总是最精彩的。“每个中国人都会隐喻手法,不用教的。”李安说。
能讲好地道的美国故事,则是电影人的天赋。李安曾说,他喜欢发掘美国内战时期的战士、漫画英雄、牛仔??“在这些美国文化偶像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面,那是少有人看到过的一面。”拍完《断背山》,他说其实自己“没花什么工夫”。“我翻出怀俄明州西部的影像资料,坐在荧幕前,就可以闻到牧场牛粪的味道。那个故事跟我没什么关系,但镜头一摆,它就发生了。”
依旧走在浪潮之巅
光玩转电影叙事还不够,这些年,李安又把目光转向了电影技术。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用数字技术造老虎、造实景,把“绝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小说推向了奥斯卡的宝座;几年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他打破近百年的每秒24帧拍摄技术,为电影制作找到了新的地平线;《双子杀手》,他用数字造人完美复刻“史皇”威尔·史密斯的年轻容貌,技术运用再一次走在了影视最前端……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