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4-20 | 来源: 支付百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人民币 | 字体: 小 中 大
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火热下,“支付卡片”专利或是支付宝的暗中布局。
撰文 | 熊逾格
出品 | 支付百科
日前,支付宝公开一项“支付卡片”的相关专利信息,数字人民币日趋火热的背景下,支付宝开始重新审视支付方式变革,此项专利或瞄准数字人民币发展前景。
据企查查显示,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开一项“支付卡片的免充值数据处理办法、装置、设备及系统”的专利申请信息。公开信息显示,该专利申请于去年12月,目前状态仍处在审核中。
-“支付卡片”专利申请信息-
据专利说明书显示,该专利主要作用为:“将需要充值才能正常使用的支付卡片与支付平台内的支付账户进行关联,将支付平台的支付账户作为支付卡片的代扣账户。”
不难看出,支付宝此项专利瞄准的是实体卡充值问题。实体卡片的扣款若直接在支付账户中进行,这意味着用户将不再需要卡片充值。实体卡片使用的便捷性将得到提升,支付流程亦将得到简化。
而长远来看,支付宝此项动作,或将完善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基础设施。
4月1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数字货币论坛上,现任央行副行长李波称,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分为三步走:①扩大试点范围②搭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③最后建设相应法律及监管框架。
关于第一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落地正处于稳定扩大中。自去年开始,数字人民币试点已于全国多地展开。据央行数研所此前公告,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为“四地一场景”,包括雄安、苏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则有6座城市,包括长沙、上海、海南、青岛、大连和西安。
而针对数字人民币推广的第二步,业内关注点或将集中于“支付卡片”这一应用更广的形式。
目前,数字人民币从形式上可划分为“硬件钱包”“APP钱包”两类。在两类形式中,硬件钱包明显具有更高的关注度:此前曝光的可视卡、指纹卡甚至可穿戴设备等实体介质皆属此类。
而相比大多数第三方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的APP钱包并不不同,而其利用SIM卡及NFC技术完成的“双离线支付”,严格意义上来说仍是靠硬件技术完成的。
开年以来,硬件钱包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中颇为吸睛的主角,形态呈现出愈发多样的趋势:在传统卡片形态上包括邮储银行可视卡、指纹卡和工商银行可视卡;在非传统形态上包括农业银行雄安分行的“铜钱”钱包,中行推出的滑雪手套、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工行推出的充电宝、老年拐杖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