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03 | 來源: 中國基金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海底撈 | 字體: 小 中 大
10年時間從零打造了壹個百億帝國,卻只用了4年時間將百億資產徹底玩垮。譚長安也表示,這震驚了整個餐飲界,也震驚了他自己。
而崩塌的原因,譚長安直言,就是因為想上市。甚至為此不惜簽下對賭協議,結果卻均以失敗告終,譚魚頭也隨之深陷債務危機……
據介紹,2001年,譚長安就赴香港成立了香港譚魚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譚魚頭”);2003年,香港第壹家譚魚頭分店在銅鑼灣開業。
譚長安說,去香港開公司、開分店的目的就是上市。
“我們在香港開公司以後,都是按上市的規則來做的。我們請的會計事務所也是普華永道,全部的標准都是壹直按規范的上市公司來做的。”譚長安介紹。
2009年、2011年譚魚頭兩次在香港擬借殼上市,均被其他公司“捷足”高價收走。
甚至不惜簽下對賭協議,結果卻均以失敗告終,譚魚頭也隨之深陷債務危機……
於是,譚魚頭開始准備自己IPO。譚長安自己認為,正是這個決定,直接影響了譚魚頭的命運。
據譚長安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回憶,當時跟香港的壹家風投公司已經簽訂了對賭協議:風投出2000萬美元,而譚魚頭則需花3年的時間達到盈利目標,將公司做到上市。譚長安說,他按照2000萬美元的規模,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裝修、開店,甚至也進行了壹些其他火鍋公司的股權投資。
但按譚長安的說法,許諾的2000萬美元已經被花掉,但風投的錢只進來了前期的500萬美元。而這1500萬美元的窟窿,最後他不得不自己填上了這個窟窿,這也導致“譚魚頭”後續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如同多米諾骨牌,第壹塊倒下的,用譚長安的話來說,是壹個“豆腐塊”大小的消息:2013年,肆川媒體發布消息稱,壹家小貸公司將譚魚頭投資公司和譚長安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償還借款本金1500萬元及利息220余萬元。
這直接讓譚長安在銀行的信譽進壹步降低,借錢變得更困難了。但算上高額的貸款利息,他很難達成對賭協議中的利潤要求,也將面臨高額的對賭賠款。
就這麼壹塊壹塊倒下,最後,因成都譚魚頭資不抵債,喪失經營能力,債權人2016年申請成都譚魚頭破產,最終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
2020年8月,譚魚頭關閉了最後壹家店。
2021年5月,譚魚頭連商標都被拍賣。
如今回想過來,譚長安表示,“命中注定不能上市,就不該強求”
創始人已成“老賴”:負債3000多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