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04 | 來源: 轉化醫學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B.1.617突變株的抗體中和反應下降
新冠病毒不斷進化
是否會引起ADE效應?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與細菌、病毒的斗爭從未停止,每年因病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數不勝數。在新冠疫情之前,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壹場流行病當屬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范圍內感染了約10億人,死亡人數為2500萬至5000萬,而當時的世界總人口不過17億人。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流感的致死率僅為0.1%,而西班牙大流感的全球平均致死率高達2.5%-5%,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具有如此恐怖的致死率呢?除了20世紀初科技醫療水平不發達和戰亂因素之外,ADE效應才是罪魁禍首。
ADE效應的全稱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抗體依賴增強。通常情況下,抗體可以“中和”病毒,使其失去感染細胞的能力,但在某些情況下,抗體卻可能發揮相反的作用——它們協助病毒進入靶細胞,提高感染率。
簡單而言,壹種病毒可能同時存在好幾種病毒株,當你感染了A病毒株,痊愈後身體產生了A型抗體,而A型抗體反而可能會增強B病毒株的感染能力。除此之外,還有Fc介導的ADE效應和補體介導的ADE效應等。
登革熱的正常感染(左)和ADE效應(右)
實際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科學界壹直在密切關注新冠的ADE效應,目前並沒有新冠病毒株出現ADE現象的相關報道。但隨著新冠感染范圍和感染人數的擴大,新冠病毒進化出越來越多的病毒株,這是壹個逐漸累積的過程,而壹旦某些病毒株不幸產生了ADE效應,結果將是災難性的。
新冠感染引起廣泛的並發症和後遺症
沖擊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秩序
新冠疫情從爆發至今,不斷刷新了人類對病毒的認知,作為整個人類的“飛來橫禍”,其影響的領域和范圍也越來越大,外貿、旅游、餐飲以及影視等行業在COVID-19大流行中更是遭受重創。
顯而易見,COVID-19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並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秩序。
2020年7月31日,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在 Science上發表文章,強調COVID-19大流行對糧食系統、全球經濟、貧困、衛生以及貿易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2】。
更可怕的是,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是壹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的受體蛋白,主要存在呼吸道、腸道、腎髒、心髒和睾丸等器官和組織中。因此,新冠病毒感染不僅會帶來疾病和死亡,還會引發其他並發症,並在患者康復後導致不同程度、不同症狀的後遺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