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09 | 来源: 上观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印度 | 字体: 小 中 大
反观印度,与欧盟加强合作亦有现实意义。
“印度国内有一种情绪,认为他们需要向西方寻求贸易机会。”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专家加里玛·莫汉表示,特别是在去年11月印度拒绝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背景下。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称,莫迪不像其党内的民族主义者和中左政治力量那样背负着反西方意识形态的包袱,他对外交关系的判断基于简单的国家利益考量。
也有外媒又拿中国说事,称之为“房间里的大象”。有评论称,欧洲把印度看成减轻对华依赖的抓手,印度把欧盟视为制衡中国的重器;对中国的共同担忧,促使双方加入地缘政治重组之中……
“欧洲对印度的兴趣确实比以前更浓,更重要的是,印度从去年起对欧洲更加主动了。”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在莫迪上台之初,印度对欧洲没有多大兴趣。当时一些欧洲议会的议员抱怨称,莫迪怎么迟迟不访欧洲。一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大国比,欧洲在印度经济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在印度外交半径中,对欧关系要弱于美、中、俄、日等印度在亚太延伸邻国的关系。但自去年以来,印度外交战略出现一些调整。
“按照印度外长苏杰生的表述,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情况下,印度希望加强和整个西方阵营的关系,包括日本(专题)、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国家。前段时间,印度国内产生是否加入北约的讨论;苏杰生还在疫情之下赶赴英国出席G7外长会。这些举动在过去很难想象。印度过去还有亲亚洲、亲俄罗斯的左翼和中左翼力量,但现在几无制衡能力。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自诞生起就是亲美、亲西方的属性。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经济改革起,可以说,印度整个社会精英层都带有亲西方倾向。”林民旺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叶江认为,此次峰会可从两个层面观察,一是,印度和欧盟互有需要,正在加强双边关系。印度对于欧盟来说,不仅是大市场、重要的投资场所、劳动力相对便宜,同时也不乏战略和政治上的考量。二是,欧美深化合作,欧盟正在参与“印太战略”。前不久,欧盟同意邀请美国、加拿大(专题)、挪威加入欧洲防务计划。欧盟相应地支持美国的“印太战略”。可以说,美欧在“印太战略”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当然,在印欧加强关系的语境下,“中国因素”不可否认,但不必对此过度解读。
另有评论认为,美欧或将联合重塑印太地缘政治格局,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地区形势更趋复杂。
阴霾
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方面称,印欧峰会是今年欧盟外交“王冠上的明珠”。不过舆论认为,欧盟和印度在政治、社会、贸易等多个领域分歧犹存,贸易谈判仍有不小的阻力,“明珠蒙尘”也不是没有可能。
印欧视频峰会的前夜,一些国际组织和民间社团在葡萄牙波尔图欧盟峰会的会场外举行烛光守夜活动,打出人权标语,批评莫迪政府,抗议印欧峰会。
8日视频峰会上,据称莫迪敦促欧盟支持放弃疫苗专利保护,但欧盟方面并未响应。德国政府此前已泼来冷水,坚称疫苗推广受阻源于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并非专利保护。法国官员则批评拜登(专题)政府,试图占据道德制高点,却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欧洲观察人士称,印欧贸易谈判很可能又是徒劳无功。8年前,印度的保护主义造成谈判失败。当时,布鲁塞尔呼吁印度降低汽车和葡萄酒的市场准入标准;但印度反对降低关税,生怕本国工业经不住外部竞争。如今,印度的保护主义倾向基本没有改变。莫迪政府近年来继续提高进口关税,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欧盟可能再次尝到苦果。
德国《商报》对印度的商业可靠性表示质疑,认为印欧达成投资协定可能比自贸协定更有希望。
“印度和欧盟最终可能啥都谈不成,更多的是展示姿态。”林民旺说,因为双方存在结构性分歧。印度一直强调对本国制造业的保护,因此不可能达到中欧投资协定那样的高标准。印度连RCEP都不能咬牙加入,更遑论欧洲的标准了。
叶江认为,启动谈判既是姿态,同时也会在行动上有落实。只不过,从重启谈判到达成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有几点值得跟踪,一是自贸协定谈判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印欧关系的协调深化会往什么方向走,尤其在“印太战略”问题上。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会体现在政治和安全层面,包括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