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21 | 來源: 立場影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世界在變
互聯網大時代的到來,讓“造星”運動,來得更為容易且迅猛。
昨天,你還在草原上感受著獵獵的風聲(电视剧),今天,就成為了刷屏的“人間值得”;
數年裡,你重復做著3塊錢壹碗的拉面,走過去壹條胡同,就沒人再認識你了。
而某壹個神奇的夜晚過後,你的面攤,成為了網紅們的打卡地。
不是你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但流量最為明顯的特征,就只有壹個:
來得快,去得也快。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多少網紅,在暢享流量的盛宴之後,沉寂、翻車,然後泯然眾人,甚至受到罪罰。
但很多藝人,相比之下,就好了很多。
究其原因,並不是這些藝人們,要比網紅們高明多少,而是他們往往有“作品”。
即使如年輕的“愛豆們”,人設、樣貌、各種包裝和宣傳,也是“作品”,因為和傳統演員、歌手不同,他們自身就是最為本質的“作品”。
但,萬事都有例外,有些演員是因為自身道德問題,才被媒體和觀眾們口誅筆伐。
而有些演員,卻在壹段“匪夷所思”的過程之後,風評來了個180°大轉變。
劉敏濤。
從曾經紅得發紫,到如今的“千夫所指”,逐漸跌落“神壇”的劉敏濤,到底經歷了什麼?
變從何處起
還記得在去年,劉敏濤和韓雪、萬茜在某場晚會上合作演唱的壹首《紅色高跟鞋》,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各大平台播放量超過了2000萬。
被網友戲稱為“仿佛喝了假酒”壹般的表情,讓她再度站在了刷屏的流量巔峰。
這位已經44歲的女演員,就如同她自己所說的那樣:
我努力的許多年,不及壹首《紅色高跟鞋》。
那時的網友們,帶著壹種近乎“膜拜”的眼光,重新審視著這個曾經以“沉穩、大氣”著稱的“非著名女演員”。
彼時海量的評論裡,贊許的聲音,遠遠地壓過了批評、嘲諷等負面評價。
但在魔性翻唱過這首歌之後,劉敏濤迎來了她的“評價分水嶺”。
近期熱播的《生活家》中,劉敏濤出演了壹個生活拮據,但卻性格堅韌,時時對生活充滿樂觀精神的單身母親。
可我們打開評論區,卻看到了幾乎壹面倒的評價:
浮誇、做作,是觀眾們給她貼上的新標簽。
是劉敏濤變了嗎?還是觀眾的“口味”變了?
“非著名女演員”
中戲畢業的劉敏濤,在演技上,從來都沒有什麼問題。
在當年中戲的班級裡,劉敏濤的同學,幾乎都是不折不扣的實力派:
李乃文、王千源、辛柏青、朱媛媛。
即使他們沒能成為演藝圈的頂流,卻也都是能被稱得上“真正的演員”的。
劉敏濤,也是如此。
在劉敏濤畢業後,她雖然並沒有很快的大紅大紫,卻也總能拿到主演的戲約。
孔笙導演,成為了她人生中的“貴人”。
早在2004年時,劉敏濤就參演了孔笙導演的《前門樓子九丈九》。
在之後,事業蒸蒸日上的劉敏濤,選擇了進入婚姻的殿堂。
數年的時間裡,她很少有重量級的作品出現。
但是她沒能逃過婚姻的“柒年之癢”,在選擇了結束這段婚姻之後,她的演藝事業,再度起航。
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它走去。
“非著名女演員”劉敏濤,在2014年到2015年,憑借著正午陽光的叁部“神作”,《父母愛情》、《偽裝者》和《琅琊榜》,再度為自己證明。
尤其是“大姐”和“靜妃”兩個角色,讓她走到了演藝生涯的巔峰。
就像前面所說,此時的劉敏濤,展現給更為年輕壹代觀眾們的形象,是沉穩,是大氣。
是心中有戲,眼裡有光。
可巔峰過後,余路都像是在下坡。
近幾年裡,劉敏濤接到的戲,大多還是主演。
但這些戲都是什麼呢?
3.6的《帶著爸爸去留學(电视剧)》,5.0的《熱愛(电视剧)》,5.3的《精英律師(电视剧)》,4.3的《正青春(电视剧)》。
壹部部質量較低的作品,壹個個懸浮的角色,正在讓劉敏濤以往建立的觀眾緣,逐漸消耗殆盡。
現在觀眾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看著曾經走上“神壇”的演員們,壹次次地跌落凡間。
經典作品和經典角色,永遠是壹個演員最大的資本。
當你的作品無法“說話”,或者說你的作品劣質到已經不用“說話”的時候,那麼你在戲中的每壹個動作、神情、語句,都將是你“墮落”的鐵證。
我們喜歡的,很多時候,都是角色,而非演員本身。-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