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5-22 | 来源: 三联美食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美食指南 | 字体: 小 中 大
『 到“嗦粉大省”贵州,来一碗绝味米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古语一句,写出了稻米丰收时蔚为壮观的景象。在这片讲究饮食文化的土地上,以秦岭淮河为线,千百年的耕种历史,为中国人画出了“北吃粮面,南食稻米”的主食图谱。
其中,南方人更是将稻米这类食材运用到极致,不仅将米粑粑、肠粉、米豆腐这些以米为原料制作的小吃推向全国,还将大米通过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柔韧弹牙的米粉,掀起全国吃粉热潮。
南方擅制米粉的省份很多,广西、湖南、江西、广东、贵州……似乎每个地域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米粉调味方式,尤其在贵州这个“嗦粉大省”,当地盛产的粉类食物种类极多,从远近闻名的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酸豇豆肉末粉,到略显小众的福泉毛肚粉、惠水马肉粉、关岭炒卷粉,花样百出,应有尽有。粉都是那个粉,但佐料配置和制作工艺上的细微差别,便可造就了口味上的千变万化。
纪录片《早餐中国》
酸汤粉
清朝人纳兰常安所做的《宦游笔记》中曾有记载:“苗疆艰于盐。”贵州身处内陆,少河湖,在地理类型上也多丘陵山地,“地无三尺平”,再加上古代不发达的交通运输,导致盐在贵州极为稀缺。
为了缓解少盐带来的口感上的寡淡,当地人便逐渐发展出“以酸代盐,以辣代盐”的饮食风格,正如贵州民间俗语所讲,“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而在贵州的各种米粉中,酸汤粉可以说是这“酸辣”口味的典型代表。
纪录片《早餐中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