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04 | 来源: 天空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亲子心得 | 字体: 小 中 大
图片来源:电视剧《都挺好》
没有“认同”
是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你对父母最失望?
一位网友的回答,让人心疼:
当我在难题面前抓耳挠腮时,妈妈一本正经地坐在我面前。
从马云讲到王健林再讲到任正非,一个劲地告诫我:
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一事无成。
当我拿起我练了7年,却被父母强制荒废了2年的吉他,想要重新感受一下什么是热爱?
妈妈没收了我的吉他,告诉我: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要被垃圾快乐冲昏头脑,眼下的学习最重要。
图片来源:电视剧《半之半》
当我已经很努力,但成效不大而伤心难过时,妈妈不停地絮叨:
你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她就像一架直升机,在我的头顶不停地盘旋。
她说的话都对,但我却一点也听不进去。
想起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说过的一段话:
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认知造成的。
有时候,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焦虑、脆弱、叛逆、阴暗,其实是一种变相地撒娇、试探和发泄。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