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04 | 来源: 天空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亲子心得 | 字体: 小 中 大
17岁的侄子,总是逃课躲在学校的某个角落打游戏。
有一次,被嫂子严厉批评后,他逃到我家。
我问他:游戏有什么好玩的,至于痴迷到这种地步吗?
没想到,侄子却回答:
“确实没什么好玩的,我玩游戏就是玩给我妈看的。”
我不解,侄子继续解释道:
「我想看会小说放松一下,我妈就一把把我的小说扔掉,说我不务正业。
同学约我去打球,我妈也不让去,说什么时候了,还不知轻重。
我心理不痛快,想颓一会,自己调整一下情绪,她还说我矫情。」
原来,不管侄子干什么,嫂子总有一大堆反对的理由等着他。
她给侄子框定了一个绝对正确的圈,只要侄子稍有越界,就立刻“棍棒夹击”。
图片来源:电影《全城高考》
她以为这是“尽忠职守”,实则是把孩子逼到死胡同里。
心理学家章志光在研究负强化的心理机制时说:
他们会以自我惩罚的方式来给自己以负强化。
如做错事或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该得到的东西,或惩罚自己去做平时不愿意做的事等。
父母以“长者”的身份,自以为比孩子懂得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线付出努力。
不顾孩子的内心需求,霸道地指点江山。
孩子反驳无效,内心压抑,只好退而求其次:
既然我一无是处,那我就按你想的那样坏到底吧。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