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07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昆明恐袭案 | 字体: 小 中 大
而近年森林的管护力度非常大,森林越来越茂密。密林的林下太阳照射不到,草和灌木无法生长,也迫使大象走出山林,寻找食物。郭贤明介绍,当下《森林法》也做了一些修改,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有一个好的栖息环境,可以对一些特定物种的栖息地适当修复。“我们也正在申请,对过去大象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对植被进行必要的清理,让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长出来。”另外,保护区是分成很多小片的,管护局也在考虑并向地方政府申请,打通彼此之间迁徙廊道,廊道内的橡胶林让老百姓不要精细化管理,让大象爱吃的草长出来,给老百姓做一点补偿。他透露,近年大象到老百姓家的田地里吃东西的次数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但老百姓得到的保险赔偿只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且间接损失还得不到赔偿,如割胶或采茶期间,如果大象进入林地活动,谁也不敢去作业,错过了季节,经济损失重大。
近年大象北迁成为趋势
当它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野生动物的天性来说,就可能会逐渐向外扩散,寻找一些新的适合它生长的环境,这是一个自然扩散的过程。“这也不能完全说就是西双版纳容纳不下这么多象,没有这个依据。”

他同时表示,近年亚洲象北迁是个趋势。1997年左右,就有一个5头象的家族迁到了普洱,那是第一次有群象进入普洱的地界,从此它们一直在那一带活动,后来西双版纳的象就逐渐北移,更多的象群进入普洱。但它们总在普洱和西双版纳两地之间往返,一直没走太远。所以,这次15头亚洲象走到了普洱市的景谷县,才引起管护局的警觉,以前也有象走到这么远的地方,但那是独象。他特别指出,无论是保护区也好,还是我们说的亚洲象的栖息地也好,都是人们主观上为野生动物设定了这个区域,但这么大型的动物,它认为哪个地方有食物,适合生存,就会找哪里作为它的栖息地,把人的意志强加于亚洲象,也是不现实的。

但无论如何,这群大象的行为还是令人非常惊诧,特别是亚洲象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1300米只能偶尔见到,现在它们所在的海拔已经超过2000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