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12 | 来源: 东驰南 | 有19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毛泽东的四任妻子
罗氏:鲜为人知的原配夫人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娶过四任妻子,为世人所知的有杨开慧、贺子珍、江青,而毛泽东在她们前面还有一个原配夫人鲜为人知,那是他父亲毛顺生给安排的童养媳。
这个原配夫人没有上过毛主席的影视剧,在资料中也极少有记载,所以不为人知。查阅《毛氏族谱》:“(毛泽东)原配罗氏,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时生,宣统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时殁,葬韶山南岸土地冲楠竹堕,酉山卯向。”对此我们只知道毛泽东的原配姓罗,后世也只称之为罗氏。
毛泽东对父亲的包办婚姻一直不满,但又无可奈何,他只好安下心来边劳动,边读书。婚后毛主席没有碰她,生活中都保持着距离,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他在后来也公开说过对这门婚事是不认可的。
族谱上把罗氏列为毛泽东的原配,把“杨氏”(开慧)列为“继配”,把“贺氏”(子珍)列为“再娶”。可见,罗氏在毛家的地位是得到族人认可的。
据族谱推算,罗氏生于公元1889年10月20日,比毛泽东大4岁,卒于1910年2月11日,年仅21岁。
另据当地老人介绍,罗氏家住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门前,家庭较富裕,18岁嫁到毛家。罗氏祖母毛氏,是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的堂姊妹,即韶山冲毛咏堂之女,亦即毛泽东的姑祖母。旧时社会上习惯于以表兄妹开亲,谓之“亲上加亲”。
妻子罗氏过门以后,与毛泽东母亲文氏(文七妹)、弟媳王淑兰(毛泽民的发妻)相处很好。她也很体贴丈夫,为他送茶送饭,洗衣浆裳。她的一生只限于韶山冲,到死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走出韶山冲去看看。
1910年在春节后一天,罗氏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年仅21岁。
罗氏在毛家度过了短暂人生旅程上的最后三年。毛泽东虽不承认这桩婚事,但一直没忘记罗氏的亲属。若干年后,乡亲们修撰《毛氏族谱》,毛泽东没有忘记罗氏,因罗氏无嗣,特地将杨开慧所生之子毛岸龙作为罗氏的孩子。
杨开慧:毛泽东的一生挚爱
杨开慧(1901~1930年)长沙县板仓人,三湘着名学者杨昌济(人称板仓先生)的女儿,而杨昌济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老师。
毛泽东与杨开慧
1913年,毛泽东拜访杨昌济家请教问题,与杨开慧相识。不久,杨昌济前往北京、到北大任教,毛泽东之后也去到了北京,在拜访杨昌济期间,和杨开慧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两人也越来越熟悉。
1920年,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合,成为毛泽东真正“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妻子。她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2年,杨开慧生下第一个儿子毛岸英。1923年4月,湖南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长沙赴上海,把已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
1927年,武汉国民党政府反共,杨开慧带着孩子回长沙郊外老家。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潜回湖南,秘密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8月16日,他又在开慧的陪伴下潜入长沙,日夜进行暴动准备。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这次一别,竟成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永别。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军阀何健抓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毛岸英和一个保姆。军阀提出,只要杨开慧公开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健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被害,时年29岁,留下遗言:“我死后,不作俗人之举。”
不久,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时至27年后,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
贺子珍:毛泽东的革命战友兼妻子
贺子珍(1909-1984年),江西永新乡绅贺焕文长女,井冈山第一位女中共党员,才貌出众,有“永新一枝花”之称。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带兵走上了井冈山。此时的贺子珍正在组织“永新暴动”,后随哥哥贺敏学上井冈山,后因派到毛泽东身边做秘书,与毛泽东相见恨晚,由此引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井冈之恋”。
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王佐的撮合下,也因为革命的需要,毛泽东同贺子珍结为夫妻(此时杨开慧杳无音讯,毛以为她已不在人世)。
1936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陕北
在毛泽东最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帮助他走出人生与革命事业的低谷。贺子珍与毛泽东生活了十年,共生育三子三女,除娇娇(李敏)外,其余全部丢失或夭折。
毛泽东因工作繁忙,顾不上贺子珍,这使贺子珍感到非常空寂、苦恼、烦躁。贺子珍性格刚直较劲,毛泽东倔强不屈。生活久了,两人性格不合经常吵架,越吵越凶,谁也不服软,婚后矛盾越加凸显。
有一天,贺子珍和毛主席又吵起来了,主席很生气地指着她说:“我们不能再吵了……这三间窑洞,咱个人住个人的,你走你那边,我走我这边,谁也不见谁,这样总可以不吵了吧!”
年轻的贺子珍敏感、好强,责怪毛泽东没时间陪伴自己,不允许毛泽东与女性接触,甚至把来家里谈工作的女同志连骂带推给轰出去了,这使毛泽东非常愤怒,为此吵架不断。
1937年贺子珍要出走到苏联,毛泽东极力挽留;执拗的贺子珍此时已听不进去劝告。毛泽东给暂住西安的贺子珍一连发了6封电报,劝她回延安,但她依然执意不肯。
贺子珍没有想到,这条赴苏之路对她与毛泽东的关系而言是一条不归路,从此她再也回不到毛泽东身边了。两个同甘共苦整整十载的患难夫妻就此天各一方。
此后,尽管两人仍彼此牵挂,但仅于1959年在庐山见过一面。北京中南海的大门,始终对贺子珍关着。
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贺子珍同志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江青:毛泽东晚年的政治包袱
江青(1914-1991)山东诸城人,毛泽东第四任妻子,与毛泽东有近40年的婚姻,时间最长,关系也最为复杂。
江青剧照
江青原名李云鹤,艺名蓝苹,1928年,江青入济南一戏班学戏。1930年底在济南同一黄姓商人之子结婚,几个月后离婚。
离婚后,江青又去青岛大学图书馆谋了一份工作。在青岛大学,她认识了进步青年俞启威(建国后任天津市市长、市委书记、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
1931年,她同俞启威结婚,受他的影响,参加了左翼文化团体“海滨剧社”。1933年,俞启威被捕,两人婚姻关系随之结束。
同年,江青到上海,继续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10月,江青被捕。出狱后,她跻身话剧和电影界,期间认识了评论家兼编剧唐纳,于1936年和他结婚。最终,二人分道扬镳。
江青能吸引毛泽东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她的主动追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时的延安,她的确比较出众。头发乌黑,眼睛大而有神,京戏唱得很好,在当时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环境中很受欢迎。她喜欢打扮,也会打扮。她还会织毛衣、剪裁衣服,并做得漂亮而合体。因此,她的着装很讲究,总是显出娇好的身段。
江青的字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楷书更为出色。也许,江青的出现,让毛泽东感到清新的同时,也让他因贺子珍出走而受伤的心得到了慰藉。
1938年,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结婚。这场婚姻是遭到党中央很多同志反对的,包括当时的党中央主席张闻天和中央组织部长陈云等同志。主要是江青在毛主席之前有过四段婚姻,并且多次闹得满城风雨、绯闻缠身,传出去对我党影响不好。但毛泽东不容置疑地坚持自己地婚姻自由。
毛泽东与江青
在战争年代,他们的关系是较为平静、和谐,但也小有波澜。建国后,毛泽东对江青有一种特殊的关注和期待。自江青登上政治舞台后,毛泽东对江青忽而器重,忽而冷淡,忽而关注,忽而批评。
到最后,他们基本上是有名分而无实际了。晚年毛泽东对江青越来越不满,多次批评她不要搞四人帮派,还说过“我死后,看你怎么办”。
为了不给四人帮得逞,毛泽东临死前选了一个中间派的华国锋作为接班人,避免了党的大灾难。
1976年,在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的领导下一举抓捕了四人帮。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江青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以反革命集团首犯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对其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1991年5月14日自杀身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