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21 | 来源: 百年党史钩沉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会后王明单独找张国焘谈话,说张国焘与中央闹分裂是“托派在暗中作怪”,并且告诉他,李特、黄超(均为张国焘部下,西路军高级将领)就是托派,他们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已被枪决。“王明反托派的矛头,竟是指向着我的。”张国焘说:“由于这种重大的刺激,我经过一番考虑,最后决定脱离中共。”
1938年清明节,他利用代表中共与国民党一起祭祀黄帝的机会离开延安到西安,随即逃往武汉,投靠国民党。在武汉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等苦口婆心劝导他返回延安,毛泽东等五人也联名发电劝返,但张国焘不为所动,最终被中共开除党籍。
会见蒋介石后,张国焘进入军统,并被授予中将。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很器重张国焘,他也很卖力,但没有取得令戴笠满意的成效。当蒋介石在一份报告上批示“凡是能叛变共产党的人,也会随时叛变我们”后,戴笠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军统特务更是瞧不起张国焘。1941年,张国焘找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谋了个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职务,可是,每逢国民参政会开会,他只能一个人向隅而坐,孤独发愣。抗战胜利后,张国焘又被安排到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任署长,而江西省省长王陵基恰好是他在红四方面军时的老对头。张国焘只好主动辞职,转赴上海。
转眼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开始,国民党败局已定。1948年11月,他偕全家秘密赴台湾。在台湾也不过一年时间,他倍受冷遇,又逃往香港另谋生路。在香港,他与国民党左派要人顾孟余等人发起“第三势力运动”,可又被顾孟余等排挤出局。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到一家小报馆担任主笔,养家糊口。
在困境中,张国焘想起了大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他通过友人向北京捎去想回大陆的信息,北京的回复很简单,只要公开承认错误,回大陆的门是敞开的。可他不愿认错,这扇门又被关上了。山穷水尽之际,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找上门来,请他撰写个人回忆录《我的回忆》,并答应每月付给2000港元研究费,他的日子这才有了起色。1966年,香港《明报月刊》购买版权连载,他由此赚了一笔稿酬。
张国焘的三个儿子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定居。文革爆发后波及香港,香港街头也出现了大字报,张国焘听说有人在香港四处打听他,吓得他不敢出门。1968年,为了保险起见,张国焘决定和妻子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并皈依基督教。与王明一样,流亡异国他乡。1973年,张国焘突然中风,行走不便的他被送入官办的免费老人病院,在这里度过余生。1979年12月3日,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张国焘在这家老人病院冻死,享年82岁,葬在多伦多松山墓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