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6-21 | 来源: 勿以类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行测满分100,1分的差距代表了与几千上万人的距离,乔观因此反复自责:“为什么总是完美地避开正确选项?”
抹掉眼泪,她继续做题。两天用完1只笔芯,每日凌晨1点入眠,为了这次公考,她在网上刷了6万多道题,用纸笔做了100份套题。
乔观的公考资料(受访者供图)
终于,2021届的江苏省考,乔观拿到行测65分、申论64分的成绩,笔试分数位列岗位第一。三年多以来,第一次进面试。
准备面试的那段时间,乔观与另一名考友住在宾馆里。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无法容纳两个人一起伏案看书,乔观便将凳子搬到房间的厕所里,在洗漱台上看书。
她把自己称为“厕所里的革命者”。
有时,她会到楼下的自助餐厅背书。有一回,在餐厅学到凌晨三点时,她在孤独与疲乏中在餐厅桌上瞄到了一株绿萝。
这株植物小小的,被黑暗与寒冷包裹着,内里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她觉得自己和绿萝很像,总归还有奋斗的希望。
董迪迪理解乔观的心路。她发现,“考公的人内心的焦虑,和年龄是成正比的。”大龄考生往往要下更多功夫学习,还要在年轻同学面前被批评指正,一起熬夜校面试。
2016-2020年国考招录情况(来源:华图教育)
但他们也有优势,她举例说,“比如关注国家政策,更能把基层工作和面试结合起来,对人际和组织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 塑
上岸这条路,陈洁失败了4次,也还没感到过于丧气。她不喜欢用“大龄”来形容考生,观点和董迪迪相似:“与成熟的年龄所匹配的成熟心智和社会经验,正是我们制胜的利器。”
考公重塑了她的生活。
自从着手准备考试,她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公园跑步、看学习视频。下班后径直回家边泡脚边看新闻联播,学到11点准时睡觉,那些无用的应酬和社交,都被她一一拒掉。
她比学生时代更加自律和努力,归因是工作之后的社交圈和生活圈的缩小。“上班累成狗,下班后根本不想再社交,还不如学习。”
连续经历了在北京国考的失败,陈洁如今说的是——“有合适的岗位都去试一试。”
2021年,她选择了参加天津省考,获得总分144分。分数不低,但所报热门岗位录取比为150:1,她再度被刷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