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7-04 | 来源: 老粥科普 | 有4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从技术上讲,包括舱外行走在内的所有太空活动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无论是谁碰到问题,都会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汲取教训,以确保不再重蹈覆辙。但航天飞行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2013年,意大利宇航员卢卡(Luca Parmitano)在国际空间站一次例行舱外维修任务时,他穿的美国宇航服由于冷却水系统被脏东西堵塞,造成大量水涌入头盔里。
意大利宇航员差点被淹死
当宇航员与空间站一起在轨道上飞行时,由于惯性产生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抵消,这里几乎感觉不到重力,因此水并不会“向下流”。涌入头盔的水停留在里边,渐渐覆盖了卢卡的鼻子、眼睛和耳朵,他听不见声音、看不清东西,更危险的是他很难用鼻子呼吸!卢卡立即决定返回气闸舱,时间就是生命,慢一点他就会被水淹死。
卢卡穿的宇航服在2016年又发生一次漏水事故,水流再一次涌入头盔,美国宇航员科普拉早就知道卢卡的遭遇,他果断中止任务回到空间站里。
飞天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是极为复杂精密的太空设备,它就像一艘微型载人飞船,为航天员提供安全保障,如果航天服本身都不安全,就谈不上太空行走的安全性。中国航天人了解这一点,加上有外国多年来大量经验教训,因此中国航天服在自身质量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就绝对安全,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了摆脱安全绳的束缚,NASA曾经发明了航天服太空喷气推进技术,通过安装在宇航服生命维持系统背包上的若干个喷嘴,向不同方向喷射压缩空气,宇航员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姿态,甚至飞到距离航天器很远的地方再飞回来。
宇航员远距离捕捉卫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