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7-23 |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这场等待里,李裕龙坐得难受,但也无处可去。在和女友断断续续的交流中,情绪逐渐变成一条直线。他和很多人都开始习惯,一种可能没有尽头的等待。
20日晚上10点,K15被困已经29小时,卧铺车厢照常熄灯。不同于前一夜的平静,阿遥所在的4号车厢,许多乘客集体熬夜。小孩子打游戏的音乐声闹得不行,大人们也开始抱怨“怎么还不开车”。直到12点,阿遥才睡着。
车厢里的考验
20日下午,K15次列车在雨中滞留二十几个小时。物资短缺、供电紧张、身体疾痛,开始考验这座搭载1330人的孤岛。
李裕龙所在的12号车厢紧邻餐车车厢。从20日凌晨三四点到次日凌晨,12号车厢中间的道路24小时不间断有人排队“抢饭”。窄窄的道路里排了两列,人们挤进去就出不来。严重时,小卖部人挤人,脚不沾地。
餐车里排队“抢饭”的人们
李裕龙19日没吃饭,本想次日回家再吃。结果一等再等,列车竟不动了。20日,他挤进人群,花了3个多小时排队,终于买上了两天来的第一份饭——搭配芹菜和土豆块的盒饭。泡面同样供不应求。一辆零食车从餐车推出,还没走到到12号车厢末尾,其中的泡面就被一扫而空,小车又得回去重新补货。
阿遥记得,物资紧缺的时候,列车长冒着大雨到郑州市内买来了成箱的方便面。可列车上有一千多人,这只是杯水车薪。进退不得的列车里,朴素的道德观决定了分配物资的规则:紧缺的物资优先分配给老人和孩子。
也有人顾不得这些。坐在李裕龙对面的大叔约莫五十来岁,他没有抢到食物,和身边乘客说自己胃病,拿到两份饭。阿遥在卧铺车厢里看到,有人抢了几包吃的,却没有付钱。
有序的车内互助仍在进行。大雨中的郑州气温只有25摄氏度左右,阿遥所在的4号车厢里,一个孩子发起低烧。小孩安安静静地躺着,不哭不闹,孩子妈妈喊来乘务员,声音有些颤抖,希望获得帮助。
5分钟后,广播里传来乘务人员的声音:“亲爱的旅客,本列车有小孩突发高烧,因列车没有随行医生和药物,故有退烧药的乘客请到4号车厢伸出援手。”很快,一位女士拿着一盒绿白色包装的退烧药急急忙忙赶来,边走边问:“谁家的孩子发烧了?”众人赶紧招呼小孩子吃药。
同样的求助也发生在10号车厢里,只是这次的对象是虚拟的云端。信号不佳、手机电量不足,许多人与外界的联系变成大雨中飘摇的细线,时有时无。20日下午,社交网络上关于河南特大暴雨的信息逐渐发酵。“郑州地铁”“巩义暴雨”等话题逐一进入公共视野。但当时,和K15次列车一样停滞郑州周边的列车并未受到太多人关注。-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