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7-23 | 来源: 真实故事计划 | 有2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阿遥的记录里,这场大雨的消逝从21号早上6点45分开始。当时,雨仍在下,但已明显变小,积水位下沉,露出铁轨。近2小时后,雨水呈现零星状。中午12点半左右,雨停。半小时后,铁道上只有少量积水。
那天早晨9点半左右,这辆严控的列车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本来,只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能下车。但随着雨势渐小,广播里传来普通乘客可以离开列车的消息:“旅客们请注意,现在开始统计,想要自行下车离开的人员,请找列车员登记。”
但当时,下车的条件仍有些严苛:需有人接送,方可下车。
骚动又重在车厢内涌起。21号上午,在小晨所在的10号车厢里,有人按捺不住性子,想找救生锤敲碎车窗离开。但人们发现,不知何时,救生锤被人收走了。
中午12点,一个买了站票的妈妈带着小孩闹着要离开,和乘务员争执起来,“吃了两天泡面一直拉肚子。”她转头看到10号车厢的软卧,情绪更为激烈:“你们卧铺还能躺着,我们连个座都没有!”
同样的争执也发生在4号车厢的出口,乘务员严守车门,不允许无人接送的乘客出去。一个女生蹲下来捂住心口,称自己有心脏病。乘务员僵持不过,只好放她离开。
站在一旁的李裕龙看到了这一幕。不久前,他还在12车厢,恰巧听闻这节车厢可以下车,急忙赶来。12点06分,趁着轻微混乱的当口,他和女友一起下了火车,开始往外走。下车时,远在商丘的妈妈给他发来嘱咐:暴雨下得大,别乱跑。他回了个“好”。自己被困在列车上的事,他只告诉了哥哥姐姐,父母问起时再和他们坦白,省得操心。
李裕龙本想绕回12车厢知会另一位阿姨可以下车了,但回去看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整个车厢的人空了一半。此前,在乘务员统计下车意愿时,车内有45人表示有此意愿。
硬座里,已有些乘客离开
整个往外走的队伍大概有一两百人。路上大部分是独行者,少部分是两人结伴。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边和路边村民问路,一边拖着行李,踩着水和泥巴往前走。一些老乡以为他们是附近的职校学生。
走了大概1个多小时,下午1点18分,李裕龙和女友到达三十里铺公交车站,给哥哥发了公交站的定位,让他来接自己。走来的路上,李裕龙有点恍惚:离开火车时,他还没想好是去郑州还是回巩义。但他能确定的是,不要再回到那辆火车上,走到哪里算哪里。
和他们一起等车的乘客陆陆续续被家人接走。剩下的人,有黑车上前招徕生意,说300块包车到巩义。他们没有搭理。
下午两点半,哥哥开车到了。历经一个多小时车程,李裕龙回到了在巩义的家。哥哥问他接下来什么打算,他说先洗漱,然后睡觉,晚上再吃饭。毕竟,在过去的两天里,他和女友只吃了一顿饭,自己两天没洗脸洗手。
李裕龙下车的时候,问过对面的志愿者小哥要不要一起下车。对方回答他说不了,自己要去南阳,高铁停了,离开了这辆车也没别的去处。
和志愿者一样选择留下的,还有阿遥和小晨。
阿遥的目的地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重庆,“下了车也不知道去哪儿。”小晨则是因为“没有人接”。两人都躺在卧铺上,继续等待列车发动。
21日中午,小晨给我们发来午餐的照片,有肉末豆腐、红烧肉配土豆,以及满满一盒米饭。“今天的饭,感觉很好吃!”聊天框里,一向平静的小晨用了一个感叹号。
下午3点41分,小晨继续在微博上发布列车最新信息:“感谢大家关注!现在列车上可以自行离开,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走了,剩在车上的就是没人接的或者目的地很远的人了,硬座那边剩的人不多了,食物已经不算紧缺!吃上了盒饭!”-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