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1-07-26 | News by: 行业快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第一财经:路演文件显示,FF与韩国大型汽车产业集团明信集团(Myoung Shin Group)签署代工谅解备忘录,韩国代工工厂年产能达27万台,能否透露韩国工厂的具体情况?
毕福康:如要扩大产能有两个选项,一是自建工厂,意味着至少投入10亿美元,且工程庞杂、风险较大;二是寻求代工,在现成的厂房里放入所需生产线,相较于自建工厂,这一方式投入更少风险较小。FF在韩国就采取了第二种方式,韩国合作方的工厂是通用汽车的老厂房,只需安装FF生产线,就可立即投入使用。
我们现阶段的生产计划是,12个月后,美国工厂将完全用于量产FF91,30个月后,韩国工厂将会开工生产第二款车型、价格更为亲民的FF 81。
第一财经:FF一直寻求在中国建厂的可能性。今年1月,FF与吉利汽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探讨由吉利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同时,吉利还作为财务投资人,参与了FF SPAC上市的少量投资。目前,双方的合作谈判进展如何?
毕福康:和吉利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如果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立足中国,本地制造,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此前披露过,吉利是我们PIPE基石投资者,这是公开资料,希望你能理解两家公司之间存有协议,现在还不能透露更多细节。可以肯定的是,该合作对各参与方都至关重要,待时机成熟,我们会官宣。
第一财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44%。考虑到FF创始人贾跃亭此前的种种纠纷,您有没有信心拿下中国市场?
毕福康:老实说,我并不担心,毕竟木已成舟,FF已经焕然一新,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FF采取中美双主场战略,中期来看,我预计FF在中国的销量能接近全球总销量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来自美国和欧洲。
第一财经:电动车市场从来不乏竞争,对手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还有理想汽车,它们的产量和客户都在快速增长,那为什么还要投资FF的汽车和股票?
毕福康:FF有两方面的优势,使其跑赢上述竞争对手。其一是产品本身,你提到的这些车企都是优秀企业,有很棒的电动车产品,但它们更注重驾车者的体验,而我们不同,也注重乘客的乘坐感受,座椅有足够空间,内饰豪华,可享受人与电子设备的交互体验;其二,从市场布局的角度,正如我此前所述,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顶级豪车品牌,这个领域不存在竞争,我们将抢占市场,成为行业龙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