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8-10 | 來源: 態℃ | 有2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上個月底,鍾南山院士在廣州出席活動時指出,我國需要83.3%的接種率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為此他特別呼吁大家要重視疫苗接種。並且他從臨床免疫結果來分析,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株,幾個中國疫苗在實驗室的檢查發現,它們對病毒的殺死綜合力度有所下降,但還是有保護作用的:接種科興新冠滅活疫苗的免疫血清對德爾塔變異株的陽轉率略有下降,達到87.5%;而國藥疫苗對阿爾法(Alpha)株、貝塔(Beta)株和德爾塔株均具有保護能力,對阿爾法株的中和能力下降6.7%,保護能力基本沒有改變;對貝塔株和德爾塔株的中和能力分別下降47%、32%。
“現有疫苗仍然有良好的預防和保護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風險,減少感染者的傳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發生率和病死率。”國家衛健委相關人員在昨日表示,目前疫苗仍有良好防護作用。現有疫情防控措施也仍然有效。
不過,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和疫情防控實踐表明,德爾塔變異株並沒有導致新冠病毒生物學特性發生顛覆性改變,傳染源、傳播途徑基本清楚。目前來看,德爾塔病毒的傳播方式依然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就是打噴嚏、咳嗽甚至說話噴濺出來的呼吸道飛沫來傳播,這是主要方式。另外就是接觸污染物傳播,呼吸道飛沫和分泌物,接觸了物體表面,致使病毒存活於物體表面,其他人接觸後會被感染。最後就是氣溶膠傳播,特別是在密閉的空間內,病毒可能會在空氣中懸停,令人感染。
結合此次疫情中病毒的集中傳遞源頭,壹般是機場、醫院還有密閉空間內,這些地方如有防控疏漏,病毒就容易擴散。由於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德爾塔病毒還隨著人員的流動來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空間裡,比如張家界的演出地,揚州的棋牌室。正值旅游旺季的暑假,壹場疫情的到來可能更令人恐慌。
早在去年11月,張文宏就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 “當人類不能徹底剿滅這個病毒的時候,就得學著如何跟這個病毒壹起活下去。”他在此輪疫情中也談到南京從機場保潔開始傳播的疫情,促使全國承壓,多省疫情的發生令公眾對未來產生巨大的不安,這份不安其實來自於對未來巨大不確定性的不安。在近日的發布會中,他呼吁擴大疫苗接種,減緩社會流動。
鍾南山院士此前強調,過去的密接概念現在已經不適用,現在是在發病前肆天處於同壹空間、同壹單位、同壹建築的人都屬於密接。如同張文宏所言,鍾南山院士也表示疫苗仍是最有效防范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德爾塔更強的傳染性和更加快速的傳播,中國的防控體系都迎來新的考驗,普通人能做的個人防護措施自己應當更加上心:壹是要勤洗手,尤其是接觸垃圾或者快遞等物品後,觸摸到公共設施後也要消毒或者洗手;贰是要佩戴口罩,口罩的防護效率依然有效,尤其是進入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合時,更應做好防護;叁是保持社交距離,如同張文宏所強調,目前在疫情高發期,民眾要減緩社會流動。
在宏大的未來觀面前,張文宏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認為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壹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中國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