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1-08-18 | 来源: 槽值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因为没有从小练习,王涵的基本功算不上扎实。
入选国家队仅一年后,就因总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从国家队被退回到省队。
经过一年多不分昼夜的训练和技术矫正,王涵重新杀回国家队。
但又一年之后,她再次被送回省队。
崩溃的王涵找到当年带自己“误入歧途”的恩师李芳。
在李芳的建议下,王涵从跳台改练跳板,过了2年,终于得到国家队的征召。
三出四进国家队的王涵,已经17岁。
此后的整整13年,王涵一直都是默默扮演替补的角色。
两次以替补身份参加奥运会的她,每每总在场边为队友加油。
为了能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王涵蛰伏了太久。
赛后采访时,王涵说:
“从我成为队里替补的那时候起,我就做好了最后可能带着遗憾离开的准备。
但是后来队里让我从事双人项目,我在比赛中的胜率大大提升,终于有机会圆自己一个梦了。”
下一届奥运,奥运“新”人王涵,仍旧满怀期待。
尽管对于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30岁,早就称得上是“老将”。
曾经的搭档们,有的早已退役,有的成为教练。
王涵,还在为了下一次圆梦,坚守在跳板上。
4
一个冠军的崭露头角,背后需要多少人的付出?
也许答案,比我们认知中更颠覆。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在于,人们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追寻着冠军;
但聚光灯之外,有教练、陪练、后勤,还有替补、P卡,也有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缘奖牌的运动员。
他们同样为奥运努力着,等待着,却甚至从未有机会出现在镜头前。
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记录了前中国女子柔道队陪练教练刘磊磊16年的陪练往事。
16年里,他被摔过284万次,陪练出了20多位世界冠军。
但他从没登上过领奖台,没有属于自己的奖牌,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奥运会的领奖台,实在是太小、太窄。
但至少,我们能用自己的记忆和感动,为没能站上领奖台的人加冕。
就像乒乓球女子团体比赛结束后,那句感动所有人的话:
“这个时候,我想,我们也不要忘记刘诗雯。
虽然在这一次的比赛当中,最后她没有等到这枚金牌,但是她也付出了所有努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